亚当·斯密的价值二元论
——世界共产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决战的探讨(15)
资本主义从三百年前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宗货币在商品经济环境中用钱赚钱的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为:货币所有者用一宗货币投入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组织生产,最后,把生产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售卖,结果,减去投入的货币得到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利润。这就是直到今天无论在个别国家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仍然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
亚当·斯密从两方面对这种生产方式进行了研究:一方面用科学的方法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进行了研究,正确地得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另一方面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外部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写、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的概念规定之中。”产生了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确定了两个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要给人民和国家提供收入,就要确定财富究竟是什么?人类诞生几十万年以来,财富指的就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到了重商主义时期财富就变成了货币,到了重农主义时期财富就变成了农副产品。到了亚当·斯密时期,“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产物,或是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财富就变成了劳动,不仅是农业劳动,而且是工业劳动,这些劳动的产品就是财富的组成部分。在亚当·斯密时代这些劳动产品或者是自己劳动的产品或者是从外国(或者从别人)那里购买来的产品,因此这些产品就是商品。商品是交换的产品,那么商品交换的数量是如何确定的呢?亚当·斯密发现是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确定的。这就是劳动价值理论的来源!
一方面商品中包含的价值是劳动时间的结晶,劳动时间一旦凝结在商品中就永远不会变化,所以,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绝对的价值。另一方面,商品用自己包含的价值和别的商品交换的时候或者说确定交换的数量的时候,就产生了交换的价值,因为不同的商品交换的数量是不相同的,所以是可变的。可见交换价值就表现为相对的价值。正是人们对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混淆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混乱的各种观点。
在亚当·斯密看来,因为,商品的价值是劳动时间的结晶,商品交换就是商品价值的交换,因此商品价值可以分为工资价值和利润价值(这里他忽视了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按照这种认识亚当·斯密实际上已经承认利润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就是接受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并确认和发展了剩余价值的理论。
但是,亚当·斯密又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的三个原始的源泉,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的源泉。”说是一切收入的三个原始的源泉是正确的,因为商品的价值本来就是工人创造出来的工资和利润,利润又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不仅分为地租,而且分为利息、税收等。说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的源泉就是错误的,因为,交换价值是交换的数量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社会的行为不是生产的行为,这种关系是由价值的等价物——货币的数量决定的。
亚当·斯密为了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各种现象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理论,看不到这个资本主义的矛盾所在,就把商品的价值规定为是由工资、利润、地租组成的。商品价值是劳动时间的物化,可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和商品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组成的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前一个概念是从生产的结果看,后一个概念是从社会关系看(或者从生产关系看)。前一个概念说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的划分,后一个概念说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表现出来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归属问题,工资归工人所有,利润归资本家所有,地租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由此可见,亚当·斯密的商品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组成的概念不仅为李嘉图而且为以后的庸俗经济学家的谬论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就是亚当·斯密在价值问题上的二元论的大概情形!
劳动者2012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