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节能产业概述 6
1.1 节能的定义 6
1.2 节能产业的分类 6
1.2.1 工业节能的分类 6
1.2.2 建筑节能的分类 7
1.3 节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9
1.3.1 工业节能产业相关的政策 9
1.3.2 建筑节能产业相关的政策 11
第二章 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11
2.1 工业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11
2.1.1国外ZF力推工业节能产业发展 11
2.1.2 中国工业节能渐显成效,未来前景可期 12
2.2 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13
2.2.1 建筑能耗占中国能耗的比例高,城镇建筑能耗占比相对大 13
2.2.2 中国建筑能耗与国外尚存差距,多数未达到国际节能标准 14
2.2.3 中国建筑节能产业空间较大,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15
2.2.4 中国采暖空调是建筑能耗大户,有效解决能量散失是关键 17
第三章 工业节能重点领域分析 17
3.1 节能电机 17
3.1.1 技术发展 17
3.1.2 产业链分析 19
3.1.3 市场分析 19
3.2 高压变频器 20
3.2.1发展现状 20
3.2.2 产业链分析 22
3.2.3 市场分析 22
3.3 无功补偿装置 23
3.3.1 发展现状 23
3.3.2 产业链分析 24
3.3.3 市场分析 24
3.4 余热余压利用 26
3.4.1 发展现状 26
3.4.2 产业链分析 26
3.4.3 市场分析 27
3.5 输配电 28
3.5.1 发展现状 28
3.5.2 产业链分析 29
3.5.3 市场分析 29
第四章 建筑节能重点领域分析 32
4.1 墙体保温材料 32
4.1.1 发展现状 32
4.1.2 产业链分析 35
4.1.3 市场分析 36
4.2 房屋内部隔断 37
4.2.1 发展现状 37
4.2.2 产业链分析 37
4.2.3 市场分析 39
4.3 节能窗户 39
4.3.1 发展现状 39
4.3.2 产业链分析 41
4.3.3 市场分析 42
4.4 节能幕墙 45
4.4.1 发展现状 45
4.4.2 产业链分析 46
4.4.3 市场分析 47
4.5 节能玻璃 47
4.5.1 发展现状 47
4.5.2 产业链分析 48
4.5.3 市场分析 49
4.6 智能建筑 50
4.6.1 发展现状 50
4.6.2 产业链分析 52
4.6.3 市场分析 53
4.7 光伏建筑一体化 54
4.7.1 发展现状 54
4.7.2 产业链分析 55
4.7.3 市场分析 56
第五章 节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8
5.1 工业节能产业存在的问题 58
5.1.1 工业锅炉效率低污染重,未来节能潜力巨大 58
5.1.2 余热余压利用推广程度仍显不足 59
5.1.3 电机与输配电系统较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59
5.2 建筑节能产业存在的问题 60
5.2.1 建筑节能意识不足导致节能建筑推广受阻 60
5.2.2 建筑节能的运用技术进步滞缓 60
5.2.3 部分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等达不到相关标准 61
5.2.4 新建建筑设计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工作不平衡 61
第六章 节能产业发展投融资途径及案例 62
6.1 融资方式 62
6.1.1 银行信贷 62
6.1.2 ZF财政补贴 62
6.1.3 信托基金 62
6.1.4 引入PE 636.1.5 上市增发 64
6.1.6 发行可转换债券 64
6.2 投资及并购 65
6.2.1 对外投资 65
6.2.2 吸收合并 66
第七章 ZF节能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67
7.1 工业节能产业发展策略 67
7.1.1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 67
7.1.2 加强工业减排治污 67
7.1.3 促进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67
7.1.4 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68
7.2 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策略 68
7.2.1 推动ZF自身建筑的节能示范 68
7.2.2 快速推进节能标准和规范的实施 68
7.2.3 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 69
7.2.4 切实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69
7.2.5 加快形成建筑节能统筹协调机制 70
7.2.6 以大型公建节能降耗作为突破点 70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