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332 15
2012-06-04
觉得这件事不是偶然。有的博士所在单位只是普通二本院校。但是,只要挂上他所读博士学校(往往是985学校)的名字,或者第二作者挂上他导师以及导师所在学校(985学校)的名字,就能发到较好的期刊(CSSCI或权威期刊)。而再看看他自己第一作者、挂自己单位(二本学校)的名字,发的期刊就是一般北大核心或者一般普通期刊。所以,老练的博士都知道挂着导师单位名字或者挂着导师名字发文章。当然,985学校的博士就不需要了。应该如何评价这些二本学校老师的真实科研能力?是善于借力还是投机取巧?还是正常看待?欢迎大家侃侃。单位在评定职称时如何认定第一作者单位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4 20:14:40
哎,编辑们的眼睛~~有梯度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4 20:14:46
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4 20:18:43
不太知道呢。。作为硕士,连续两篇文章被拒的理由是职称不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4 20:23:45
①有一些严格匿名审稿的期刊会发一些普通学校的老师或学生的文章
②学校名气和科研能力正相关
③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学校名气是一种判断学术成果高低的捷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4 20:26: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