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套现的社会信任正在崩溃
作者吴金庭撰文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崩溃反映到商业领域,制造出来的只能是一部又一部的血泪史。
信任是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隐形力量,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行,国无信不固。
也正因此,社会信任一旦出现崩塌,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很多关注时事民生的人都有这种感觉:这几年的事件几乎是在井喷,还都是丑事,隔三差五总会有一桩关于信任的丑闻粉墨登场,兴风作浪。
在这个社会中的人越来越没有信任和被信任的安全感,越来越多的人沦为各种事件的看客和观众。
老人倒地,周围无人敢扶;扒手偷窃,乘客视若无睹;当街打人,看客只当看戏。前有周家老虎,后有网络谣言,左有明枪暗箭,又有鸡鸣狗盗。
所谓的信任,在这些看客和观众的心底正在逐渐崩溃。因为,原本信任的功用本是让大家在这个社会里活得更好,但现在的信任却被人利用反戈相向,这样的信任,他们当然视之如鸡肋。
再坚固的锁链也会崩溃于它最脆弱的一环。在人与人的信任链条里,它最脆弱的地方就在于只要信任与被信任的一方之中有一方背叛信任链条立刻断裂,而最恐怖的地方还在于它的多米诺效应,一旦链条的一处断裂,每个人和这个社会各个层面连接的信任链条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在那些帮助老人的人中,有的人让被救助的人反咬一口。在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当中,有的人白白受伤却等不到一声谢谢。
社会信任链条崩溃的时候,唯一有能力修复的只有社会的代言者——政府。然而,当初彭宇案的合理推测断案法加速了信任链条的崩溃,加之政府本身的部分作为已经渐渐引起了民众的信任危机,社会信任的崩溃速度越来越快,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这就好比一个裁判在被质疑其裁决正确性的时候又吹了一个被人们认为是黑哨的哨声,后果可想而知。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崩溃反映到商业领域,制造出来的只能是一部又一部的血泪史。
毒奶粉事件给三鹿集团做了其最后一次的自杀广告,随后三鹿集团轰然倒塌。臭皮鞋毒胶囊事件让修正药业摔了个人仰马翻。最近的烤鸭地沟油事件更让老字号全聚德声誉大损……
商界的诚信事件真是不胜枚举,尤其是在食品行业。每一波有影响力的毒食品事件往往都少不了知名大企业的狼狈身影。
消费者信任这些企业,为这些企业的产品买单。这些企业却也贪婪,消费者的信任变成了他们谋取非法利润的套现工具,他们挖空心思地偷梁换柱、偷工减料、简化流程、变废毒为产品,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肥了自己的钱包。
当信任被这些无良企业当成套取利益的ATM机器的时候,商业的信任链条就岌岌可危了。当信任链条被利益压断的时候,唯一能够出手修补的还是只有政府,或是严惩破坏链条和规则的企业,或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加强执行,但很遗憾的是,目前的政府在修补信任链条上并没有太大的作为。这些无良企业套取信任利益的手续费和代价依然低廉,法律法规还是一成不变。
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信任链条逐一出现崩溃的时候,政府内部和社会各界与政府之间的信任链条也正面临着考验和危机。
行政上,部分地区用人唯权钱是举,大小蛀虫不计其数,民众上访通道被莫名关闭,基层政府更是拉党结派内斗不止……
教育上,学术造假,买卖文凭,学校竞价排名,教辅回扣……
司法上,冤假错案时有发生,案件判决引发社会质疑,某些监狱里的种种黑幕更是在各个小道流传。
权利的集中和黑箱运行让掌权者们有了肆意运用信任和权利的机会,权力寻租和贪污受贿不过是这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手段。民众并不知道政府的运作流程,而政府似乎也不愿意让民众知晓,因为民众的监督会让某些利益既得者的这些钻空子的机会见光死。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政府运用信任的方式又是整个社会对于信任的重新定义和运用的模范。政府之中一旦有人将信任套现物质化,这种示范效应传递到社会将会造成灾难。
社会正常运转的信任机制链条一旦被人们短视地进行短期套利,各种的个体与个体、企业无良事件将会层出不穷,新闻媒体永远不会缺乏素材。
更严重的后果,则是这种信任短期套利一方面强行洗劫了送出信任一方的财富,而背叛信任的一方却得到了这笔不义之财,财富的不公平分配长久将会引起动荡。而另一方面,这种短视的短期套利的空间终究有限,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整个社会的信任在这种套利的侵蚀下将会越来越少,信任链条也会越来越脆弱,直至崩溃。短期套利透过这两个渠道对社会的信任机制造成巨大破坏,而这种破坏的威力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
唯一有能力修复信任链条的,只能是政府。政府一方面要下狠手拔除害群之马,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重建和巩固信任链条,让民众对信任的价值判断回归正常水平。现在的信任就像一个被低估的烫手山芋,我们期待着它的价值回归。
责任编辑:Leo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