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职业自杀的风险说实话?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露西•凯拉韦 
我在一家富时能源指数成分股企业工作,刚刚参加了一个2领2导2力2更新电话会议(有“大八卦”之称)。我数了一下,会上一小时内讲的管理学行话不少于90条。在频繁使用这种语言的氛围里,你不胡说八道,就没法展示自己“胸怀全局”。
最喜欢搞这一套的是我们的董事总经理。他常常请我们对这些电话会议的性质作出直接反馈。我是该保持沉默,还是冒“职业自杀”的危险说实话?
经理,男,34岁
露西的回答
过去20年里,我不断告诫商界人士,别再说行话,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听我的。如果你告诉你的老板,讲话要简洁一些,我担保他的讲话风格不会改变一丝一毫,但他对你的看法却会大大改变。比如,他会认为你很讨厌,是个书呆子,或注重形式多过本质。
行话的问题是,尽管每个人都抱怨别人说行话,但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也说。因此,告诉别人别说行话注定没有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根本没说过。
人们讲行话的原因有许多,每一种都有点不可告人。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想好到底要说什么,所以说些废话来掩盖这一点。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说行话能使自己听上去更重要。或者是因为说行话会传染——他们互相传染了。
但在你说的这种情况下,许多同事一齐卖力地说着行话,或许是因为这些人想显示他们是一伙儿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说无关紧要,你怎么说才是问题所在。拒绝参与这场游戏,就是在显示你不属于这个小圈子。我不是在建议你糟蹋自己的用词,而是在建议你承认自己是个圈外人,并将此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无论如何,我不认为你老板的最大问题是喜欢说行话。他想让所有人浪费90分钟的时间参加一个“大八卦”电话会议,才是他的最大问题。八卦和电话会议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主意,把两者合二为一就更糟:八卦永远都上不了正式会议的台面。而召开这么大规模的电话会议,则是同时消磨意志和浪费时间的最佳方法。
如果你想给点有益的反馈,能不能委婉地提议干脆取消此类电话会议?没有这种场合,就没人能把那90句行话说出口了,那岂不是很妙。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建议太过分了,至少你找到了在这些没完没了的电话会议上保持清醒的方法:玩你自创的数行话“宾戈游戏”。
读者的建议
你毫无胜算
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曾说:“你会知道真相,而真相会让你疯了。”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说实话,你成功的希望是零。如果无法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把行话说溜。自创一些行话。不断添加。到某个时候,公司中会有人意识到说行话是多么无聊,或者你已坐上王者之座。
IT总监,男,43岁
文化俱乐部
显然,你们的董事总经理打造了一种爱说行话的文化,因此直接攻击这种文化可能确实不利于你的职业前景。但请务必看透行话,确定电话会议的真实价值,以及会上提出的事项所得到的颇为直接的反馈,看它们是否增进了你对业务战略的理解。
女职员,35岁
都是些蠢人
我的一些同事写邮件时通篇都是“对增长满怀热情”这样的行话(这句话实际上想表达的是精力旺盛、干劲十足、忠心耿耿)。事实上,写出这样的话全都是因为脑子不灵。说白了就是:这些人蠢。
在这个问题上,你做不了什么:这些人会一直蠢下去。他们把有限的智商用在了发明行话上,意味着他们可用于糟蹋业务的时间变少了。所以,别管了,你还应该感到庆幸。
匿名
别搞混了
行话跟胡扯不是一回事。大家都说行话,是一种高效率的沟通方式。我猜英国《金融时报》的读者们都知道这些说法:蓝天思考(blue-sky thinking,指不受现实条件约束的自由思考——译者注),走话(walking the talk,指履行说过的话——译者注),带下线(taking it offline,指会后再说——译者注)。
胡扯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许多人即使不说行话,也能胡扯。胡扯就是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实际上毫无意义。如果你的老板热衷于胡扯,那问题就大了。而且这种问题你说了也没用。
匿名
为什么要问我有什么弱点?
我刚刚在求职面试中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这个问题简直老掉牙了,但我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支支吾吾了一会儿,然后说了类似这样的话:我想我真的没法给出一个不带偏见的答案,你何不问问我太太,我想她肯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本来是句玩笑,但却让谈话气氛陡然变冷。不用说,我没通过面试。但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要问一个这么愚蠢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回答呢?
失业者,男,52岁
译者/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