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85 4
2012-06-07
昨天拜读了先生的《计数原理的拓展及其应用》一书,因是按照先生指定章节阅读,对整体理解得还很肤浅,自不敢说有不同看法,只能是有些问题不甚明白,还望与先生探讨。

47页第四章第五节中对贡献率的描述和计算来看,我理解贡献率是多维函数对参数的偏导。49页表1的1978-2000年我国棉花生产每公顷产量、物质费用及用工数量,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这些年产量随资本和人力的变化,以该表通过索洛余值法计算资本变化对产量作用率、劳动力变化对产量作用率和其他参数变化对产量作用率,分别为21%、 -13.9%和92.8%。但是这些统计不是在同一生产力条件下的结果,而是每年汇总即可近似理解为生产力发展时均衡条件下的结果,那么这样统计结果计算出来的应该是变化率而不是贡献率,因为只有在同一生产力条件下从一不均衡状态为起点变化为均衡状态最高点时参数变化引发产量变化才可以说是该参数的以该起点到达均衡的贡献率。

这是不解其一。不解其二是,这样一个有正有负的“贡献率”,如何用于分配?难道劳动力不但不得钱还要减少收入?要是按照那位网友的说法分配,我看不叫“贡献率”法,而是先来后到法,一定是后来变化了的参数贡献率大嘛,因为他把产量变化全部当做变化参数的贡献了,但实际情况中劳动力变化后并没得到因劳动力贡献率计算出的全部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7 14:43:47
我以为多维函数对参数的变化率是可以作为贡献率的。但是,条件是“同一状态”下的各自变化率。
劳动力负的变化率是说,这时应该减少劳动力投入,好像画蛇添足属于负向的变化率。
但是一个要素的贡献率为正本身只能说这个要素的正增量可以继续获益,并不能证明其所有者应该获得这个收益,因为所有关系本身是其它社会变量的结果,所有关系的正当性要由另外的理由支持,进而要素所有者获得这个贡献收益的正当性也需要同样的理由支持。一个是“实证”问题,一个是“规范”问题,两者不能混淆,如休谟所说,从“是”推不出“应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7 15:42:19
我认为我的观点和ruoyan完全一致。“同一状态”就是我说的同一生产力条件,变化率才表示为贡献率。78年的资本人力构成比在当年的产量可以近似理解为当年生产力条件下均衡状态的最大产量,用2000年的资本人力构成比在78年生产反而产量低,所以我认为赵本东先生所引用的这个表格不能用于计算贡献率,而只能是变化率,是23年来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均衡状态下产量与资本人力的变化情况,一定要说贡献率的话,只能是科技贡献率100%,其它都是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8 22:09:11
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
至于出现负数,章节中还想有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0 08:55:02
第一个问题,可以问问原作者。
类似的文章很多,你也可以去参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