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5229 4
2012-06-09
自去年首次遇到一权威期刊不标注校级课题以来,今年陆续遇到了两本CSSCI期刊不予标注校级课题的问题,电话咨询编辑,答复都说是杂志规定,估计以后会越来越多地碰到这样的现象,看来以后校级课题结题越来越困难了。

论文标注基金来源,是对基金资助方的一个交代,不是感谢的感谢,这已经成为常规做法。在期刊评价中,基金论文比也是重要的一个指标,问题是现在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指标,于是期刊可能遇到了一个怪现象,即大多数论文都是基金论文,实在没有基金资助的,可能还会做一下“技术处理”,不知道伪造基金资助是不是属于学术不端?如果这个算学术不端,那么有些论文几乎与资助基金无关,这属于学术不端吗?对于一些跨学科的学者,如果A方向X课题资助的经费有剩余,是否可以适当用于B方向的研究?所以这里面的问题有点复杂。

总之,基金资助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无从查证的小基金,终于使杂志社坐不住了,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期刊的声誉,于是一些变相的方法和规定不断出台,比如,一些杂志开始要提供课题立项证明,一些杂志标注课题必须是纵向项目。

是否可以这样,双方都退一步,杂志社可以要求论文提供课题支撑证明,而不管课题大小;而基金资助方,是否也可以适当做一下无名英雄。毕竟,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小事。

基金管理方、ZF相关机构目前的基金管理越来越规范了,规范得有些莫名其妙,比如规定申请书必须双面打印,而且要中缝装订,难道是为节省纸张吗?封面必须是白纸,而不能是用彩色页。纸质申请书没有问题,网上提交如果误按了某个选项,就会导致整个申请作废。每年都有大量课题申请,因为这些小事而在初审中被筛掉。我不是说严格要求不对,但凡是做得过分都有问题。

基金标注问题,一方面是基金提供方宣传需要,请问基金提供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面子还是国家科技的根本创新?另一方面是为了期刊评价的需要,迄今为止,期刊评价是影响力评价为主而不是学术质量评价为主,这两者虽然相关但是有很大区别的,或者说,从学术质量评价的角度,目前的评价技术还有很大差距,同行评议作为一种有效的学术质量评价方法成本太高而无法广泛普及。无论是基金资助方的面子需要还是期刊评价需要,都与学术创新背道而驰。

类似地,还有一个问题,即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问题。如果是纵向课题,纳税人的钱当然应该监管,这貌似十分有道理。问题是,这笔钱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进行研究,如果经过规范的评审,项目能够结题,说明钱用得值得。特别是对于那些研究成果丰富、水平较高的课题,是否应该放松监管的力度呢?把精力节省下来抓两头,一是项目立项,二是项目验收,再加以必要的中期检查,其他我看大可放松,别整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形式越来越规范,数据越来越丰富,责任越来越没有,内容越来越糟糕,成果越来越一般。

我有个大胆的建议,凡是ZF出资的科研项目,一律不要标注基金项目如何?公立学校的校级课题,本质上也是ZF出资项目,我看也不必标注。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ZF的科技管理部门有时很难拿出数据来表明政绩,我看是好事,对科技管理部门而言,最少管事的ZF是最好的ZF这话同样有效。对期刊而言,可能会使期刊评价时“基金论文比”这个指标失效,我看也没有关系,本来这个东东就和学术质量关系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9 22:13:39
二者是矛盾的:校级课题要求注明,杂志社抵制,我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2 15:42:56
关键是校级课题对职称评比用处不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3 17:51:18
这是自欺欺人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4 19:25:18
没办法,C刊评选时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