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讲每股收益EPS,都是分母讲得多、分子一笔带过,我对分子的计算却产生了困惑:
分子的定义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
当期净利润”,如何理解这个“当期净利润”?网上大多采用年报来举例,因此其中的当期净利润就是年报中的净利润,但假如是中报呢?是不是上半年1~2季度呢?
这是一种算法,但接着疑惑就来了,今天我从国泰安数据库(
www.gtarsc.com)CSMAR下载了一个市盈率字段的数据,其中对“市盈率”的定义是“市盈率=股票市值/
最近四个季度的净利润之和”,我们都知道市盈率的分母就是每股收益,换句话说,国泰安的每股收益采用的是“
最近四个季度的净利润之和”,假如是计算中报2009年6月30日的每股收益,那么采用的就是2008年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2季度的净利润来计算。
这是第二种算法。<从逻辑上讲,我倾向于认为这种算法更科学,因为既然年报采用的是全年4个季度的净利润,那中报也应该是算4个季度才对>
另外,我又查了锐思数据库RESSET的市盈率定义,“=当前收盘价/
前四个季度的EPS之和”,我觉得这个定义有点问题,每一期的EPS本身就是采用最近若干期净利润之和来计算的,然后你还要再求和,似乎有重复的计算。
这算是第三种算法。
另外锐思还提到了下面的几个公式,还没看懂。
季度化EPS计算公式:
一季度EPS=一季报EPS;
二季度EPS=中报EPS- 一季报EPS/二季度股调比;
三季度EPS=三季报EPS- 中报EPS/三季度股调比;
四季度EPS=年报EPS- 三季报EPS/四季度股调比。
求高人解惑,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