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lus 发表于 2012-6-15 14:32 
http://qj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24/2/425.short
有人把与LZ相似的想法写成了论文,发在了QJE上 ...
谢谢分享!经济学确实应该多研究一些这类有意思的问题。Labor economics 的重要性在中国被大大地低估,实在是对您这样的大牛极大的不公。国人一听到“劳动”这两个字,脑子里就会本能地联想到农民,手工业作坊,建筑工人之类的影像, 远远没有“资产定价”“风险管理”“证劵投资”这些名字有吸引力。
这有点类似于“纺织大学”和“农业大学”的命运。前一类现在都已经改名,连“中国纺织大学”这样国字头的校名都不惜放弃了。“东华”可只是中国的一小部分,跟“华东”相比也显得不伦不类,实在是无奈之举。但不知道为什么“农业大学”大多都没有改名(合并的除外)。
我在想,要不把labor economics也翻译个好听的中文名字。“蕾勃”,“嫘波”,或者“勒脖”--- 您觉得怎么样?
不过话说回来,大学也只能迎合customer和衣食父母---学生的口味和偏好,是他们的学费养活了大学。做什么不重要,有market demand能赚钱就行。按我的解读,这也正是remlus您这位高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