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把城商行的网站都浏览了一下,主要是看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各种产品。对于城商行的发展有几点体会:
第一,城商行的网站基本涵盖以下几大部分:公司业务、零售银行、个人业务、国际业务、资金业务或金融市场业务、投行业务、银行卡、电子银行。有的银行会在网站上把这些业务都不布放在网站上,有的则只是简单的把公司、个人、国际业务布放上去。这种差异也体现了城商行规模的大小,规模比较大的城商行,如北京、上海、江苏等,业务种类就比较齐全,对于规模中小银行,比如营口、绍兴、洛阳、温州等则布放的业务种类就比较少。因此,从网站布放的产品来看,规模较大的城商行由于其产品线比较丰富,因此比规模小的城商行要多一些。
第二,具体的业务种类上。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普通的定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并且大部分银行都有通知存款到期的自动转存功能。
贷款方面主要一方面是普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贷款,另一方面就是对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的细分,如按行业:文化创意、科技型企业等等,其中主要的还是要求有抵押或担保,总而言之就是对传统贷款进行了细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现在比较火的供应链融资,主要是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总的来看,贷款的客户主要集中中小企业,而相应贷款的产品也基本都是按照中小企业的特点设计的。
理财方面,主要是银行发行的投资于货币市场的对公理财产品,有的银行把通知存款的自动转存也归为理财产品。
投资银行方面,基本都是财务顾问,债券的承销等,但是目前由于承销资格的限制,只有一些规模加大的城商行有这个资格,大部分城商行还是停留在财务顾问,以及为券商或私募在本行存量客户中寻找合适的客户,做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在同业的合作方面,基本都是银行和信托的合作,同业存款,同业拆借,与券商的合作较少,主要是是第三方存款也需要一定的资格才能进行。
电子银行方面,无需多说,各个银行都相同,但是总体感觉城商行对电子渠道不重视,可能是因为他们当前更着重于贷款和存款吧,没有把电子渠道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有就是上面也提到了,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各家城商行都打出了自己的名号或专属的中小企业服务品牌,并且对具体的产品进行了命名,如:随心贷、助业贷等等,其实细看的话还是上面提到的流动和固定贷款的细分,只不过是进行了包装而已。
对于现金管理业务,基本集中于北京银行,其推出的也比较好,但总体来看,现金管理业务对于城商行来说还是处于劣势,因为其没有网点优势。
总体来看,城商行的公司业务基本集中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尤其是供应链的业务,但是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单靠融资很难生存,因此,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是关键,而其中的现金管理肯定是一个方向,即以供应链融资为切入点,全面向客户展开现金管理的营销服务。
对于个人业务
主要是普通的储蓄存款,与上面提高的公司存款产品基本相同。
贷款主要是房贷、车贷、经营贷等,城商行间也没啥区别
理财主要是理财类产品,但是收益各行之间都不同,普遍比四大行高。
中间业务,代收付基本都是本地民生类的产品,水电煤气费、电话费等等。
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信用卡各城商行之间都基本相同,但是在电子银行和银行卡的转账收费方面差别比较大,但是总体来看都是免费或费用减免的,比如跨行汇兑、跨行atm取款等。
私人银行,现在有个别银行提出了私人银行,如北京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其主要目的还是想抢占当下的高端客户,但是城商行的私人银行服务是否能够做好值得商榷,因为在国有行的私人银行定位还不清晰,经营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进入私人银行最多也只能说是个态度,与其说是私人银行服务,不如说是为这些客户提供一些免费服务、收益更好的服务好,因此,没有必要进入私人银行领域,重要的是做好高端客户的维护工作,而此项维护工作并不见得用私人银行的方式来实现。
总体感觉,包括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目前对个人客户的服务只是一个边缘性的服务,没有拿个人客户作为主要的赢利点,如果说赢利点的话,只能是房贷了,但是与公司类的融资业务相比,房贷的规模又不算什么了。但目前国有大行正在推进零售业务转型,但是转型的结果并不好,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当下我们的银行是依靠利差生存的,是经营战略的问题。
对于零售银行
有的银行把中小企业的服务从公司业务中拿出来,归结为零售银行,该零售银行不包含个人业务。基本与上述的公司业务中的中小企业服务相同。
对于金融市场业务
各家行基本相同,同业拆借、贵金属买卖,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对于国际业务
各家行基本相同,包括外汇资金的汇入汇出等。
第三,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各城商行的战略,基本定位服务服务中小、服务市民,但是最后一条就不同了,比如哈尔滨是一流的小额信贷银行,包商是小微企业的银行,河北是环渤海区域的银行,有的还打出了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口号。但是个人认为,城商行归根到底还是要做好本地的经营,把本地客户做精做细,把风险控制做好,然后在考虑向外为扩张的问题,尤其是要把跨区域经营后,严把风险控制关。关于战略方面,再次重申其重要性,战略关系到银行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比如包商的小微企业银行,民生的专业支行等等,城商行一定要制定自己的战略,说白了就是到底想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做,而不能人云亦云,人家做啥我做啥,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自己到底想要干啥,对于此,我们认为,城商行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实做好本地的客户,一定要把客户做精做细,把一个行业做细,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发展。
第四,从以上第二和第一点看,城商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其实基本相同,各行之间的差异不大,那为什么有的行发展的快有的行发展的慢呢,有的规模大有的规模小呢?原因一方面是各地的经济规模不同,比如北京银行所在的北京,其规模肯定比洛阳银行所在的洛阳要强的多,因此我们看资产和利润总额靠前的城商行基本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商行,比如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杭州、天津、盛京等;另一方面跟提供的服务方式和战略有关系,由于现在客户是求着银行贷款,因此,银行还是传统的等客户上门,但是现在迫于城商行的存款规模小,其放贷规模就相应较小,因此,银行开始扫街式的营销客户了,这其中不只包括对存款客户的营销,更多的是对授信客户的营销,即主动授信,前段时间北京银行就举行了一个主动授信的会,圈定出中关村的优质企业名单,主动为其提供上门的授信服务,因此,在产品相同的情况下,城商行的服务是否能够跟得上,是否能给客户带来便捷和快乐的服务享受是拉开城商行之间距离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