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7-12 07:39:44
tsp8001 发表于 2012-7-12 07:15
赚钱才是目的,如果按价值论表述,就是赚价值才是目的,所谓的提供物品只是手段。
赚钱只是各个以个别人身份出现的人的目的,而不是一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目的(如果它们有目的的话)。况且,你个人赚钱了,那另外一个个人呢?他就不想赚钱吗?而这两者具有冲突吗?比如你想赚钱而把价格提得太高(比如到医院治病),那 别人不就亏损了吗?而别人也是想赚钱的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2 07:41:53
tsp8001 发表于 2012-7-12 07:17
同时,按价值论表述,消费者获得的利益(超过交换)也应是价值
消费者所获得的利益的价值表现就是维持与提高他们的生活。因为价值的本体就是人的生活。但是,要注意将价值与物的价值区分开来,因为物的价值越大,在此物身上的人的生活就越小,从而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2 07:52:00
hhj 发表于 2012-7-12 07:41
消费者所获得的利益的价值表现就是维持与提高他们的生活。因为价值的本体就是人的生活。但是,要注意将价 ...
那得看你对价值的定义了,
另不懂,人的生活越小是什么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2 08:00:44
hhj 发表于 2012-7-12 07:39
赚钱只是各个以个别人身份出现的人的目的,而不是一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目的(如果它们有目的的话)。况且 ...
一个人赚钱了,就意味着另一个人亏吗?你也在玩零和游戏吗?到现在还不明白双赢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2 08:27:47
    消费者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身份,按照消费者的意愿进行分配也就是按需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并不是革命,而是历史的倒退。
  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也就是按照生产者在劳动中所换取的购买力进行交换。由于国家的资源非常有限,它不可能无偿地分配给所有的消费者 ,只能大部分地按照购买能力进行有偿的分配。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想消除有偿的分配方式,可是无偿的分配方式浪费了国家太多的有用资源,也不利于再生产的继续。只好限制那些纯消费者的部分需求,尽量满足生产者的劳动需求。为此,对于财富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方式。虽然按劳分配没有顾及消费者的权益,但是它通过家庭中的劳动者去照顾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是先劳动者再消费者的分配方式。
  小平讲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就是生产才是硬道理,而消费不过是发展生产的一种手段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3 06:51:11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2-7-12 08:27
消费者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身份,按照消费者的意愿进行分配也就是按需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并不是革命,而是 ...
呵呵..................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是卖方市场,现在经济发展了,许多产品都变成买方市场,你则认为是“历史的倒退”。看来倒退的不是历史,而是你自己的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3 06:56:17
tsp8001 发表于 2012-7-12 08:00
一个人赚钱了,就意味着另一个人亏吗?你也在玩零和游戏吗?到现在还不明白双赢原则。
双赢原则,谁不明白?但现实是按你的幻想去运作吗?每个具体的企业,它们都知道想赚钱就要维持价格在一定程度,只有碰到竞争,才不得不价格降下来。而高价格是不是另外一个人的亏损?比如连官方都说中国的石油产品比美国还贵,这不是石油企业的赚钱方式吗?而这种赚钱方式,难道不有损别人的利益吗?再有,医院不是赚了很多钱吗?一个感冒要你几千元不难吧,你“双赢”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3 06:58:10
tsp8001 发表于 2012-7-12 07:52
那得看你对价值的定义了,
另不懂,人的生活越小是什么意思?
我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价值就是人的生活。人的生活 越小即人的生活水平越低。至于何为生活水平高低,应该不用说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3 07:07:10
      市场上的消费者与生活中的消费者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市场上的消费者是具有购买力的消费者,生活中的消费者有些是不具购买力的纯消费者(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或者讲,市场上的消费者是用劳动换来了消费权,而生活中的纯消费者是不劳而获了消费权。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但是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是劳动者。请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富是如何分配给所有消费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3 07:26:33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2-7-13 07:07
市场上的消费者与生活中的消费者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市场上的消费者是具有购买力的消费者,生活中的消 ...
我不这样认为,人的生活要从市场上获得消费品,因此没有一个独立于市场之外的消费者。至于你说不具购买力的消费者 ,那他的消费能力只好由别人、通过别人的劳动替他承担了,因此也不是无中生有的,不是“不劳而获了消费权”。
在市场经济下,财富是通过市场价格分配的,而不是通过什么领导分配的。因此,如果是市场垄断,那么财富分配就倾向于生产方,如果是市场竞争,那么财富分配就倾向于消费方。而一个人作为生产方只是相当的一点,但他作为消费方的领域就宽广得多,甚至,一个人作为生产方也是他作为消费方而来的,比如他开办企业需要消费生产要素(原料与劳动力等),在此他是作为消费方而从这些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中获得生产上的好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3 08:03:48
    “市场之外的消费者”俯拾皆是:乞讨者、流浪者、自然灾害中的灾民、战争中的难民、被社会救助的残疾人、婴幼儿、五保老人等等。他们的消费品主要不是来于市场,而是来于ZF和社会的救助。也就是说,他们能得到按需分配消费品。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不仅有市场这种有偿分配的机构,还有ZF这种无偿分配的机构。不仅对财富实行按劳分配,还要对财富实行按需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53:42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2-7-13 08:03
“市场之外的消费者”俯拾皆是:乞讨者、流浪者、自然灾害中的灾民、战争中的难民、被社会救助的残疾人 ...
    这种看上去是按需分配的现象实际上是社会契约分配。平是不交税,难时就不会得到救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