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27 5
2012-06-14
人保部近日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鉴于延迟退休关系芸芸众生之利害,部分民众疑虑风气浓重。人民网的调查显示,93.9%的人反对,2.4%的人接受;而社保专家郑秉文则明确表示支持延迟退休政策。  延迟退休是否已是大势所趋?坦白说,延迟退休建议有遮蔽真命题和舍本逐末之嫌。诚然,随着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龄有控制支出、增加收入和缓解养老金支出贫困等多重功效,据估算,如延迟退休可为社保体系每年节约200亿元资金。然而,这些所能想到的现实理据,并不意味着目前只有延迟退休一条路可走,更谈不上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首先,欧美平均65岁的退休年龄有着完善的经济社会体系支撑,如欧美发达的失业保险和最低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秩序自洽,再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就业歧视问题得到有效而较为全面清除,以及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保体系等,缓解了高退休年龄的经济社会冲击;而中国当前就业市场存在失范、就业歧视和失业保险低等问题,冒然与国际“接轨”很容易扭曲就业环境,甚至全面压低中国内生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殊不知,目前全球科技和知识更新速度较高,在就业市场缺乏弹性和老人学习更新能力不足下,刚性延迟退休将削弱劳动市场流动性,妨碍科技和知识更新速度,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内生TFP提高。而这比延迟退休下200多亿元的养老金节支增收,更具不可控性。
  目前中国法定的五项社保缴费之和已达工资的40%以上,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为北欧五国的3倍和G7国家的2.8倍,东亚邻国和地区的4.6倍。如此之高的法定缴费率不仅在国际上独占鳌头,而且早已对私人部门造成了一定重压,牵制其活力,若再延迟退休年龄,让企业为劳动生产率低的老人续缴五项社保,对经济绩效的折损可想而知。
  其二,当前各地日益面临的养老金支出贫困,根源于1997年养老金体系构建前,国企对职工的长期历史欠库,且正是由于历史欠库迟迟未能补足,导致目前单位和个人的养老金长期空转,尤其是单位为个人缴纳的20%养老金成了为历史埋单的补漏基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实际却只有2039亿元,缺口达1.76万亿元,而且单位为员工缴的纳入统筹账户的20%养老金,在目前现收现付制下,各地基本或即将处于告罄,如已提前步入老龄化的上海每年需财政拨付上百亿资金填补缺口。不仅如此,当前养老金空转使本应投资增值的养老金被迫现期支付,养老金账户很难说会保值增值。
  最后,社保体系,尤其是职工社保体系,其产权属于个人私产,参保人与社保机构是委托代理关系。鉴于延迟退休等涉及到关键合同要约的变更,无疑需缴费人认同以及一定的选择自由。单方面修改契约将面临激励不相容性和道德风险,甚至引发缴费人不信任和逆向选择,可能会加剧企业和职工逃保,抬高社保征缴成本。
  进而言之,延迟退休是经济粗放发展模式在社保体系的写真,不会根本上缓解社保支出性贫困压力。正如经济增长的秘密源自TFP的提高,而非要素投入,延迟退休对TFP的提高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且并不会提高经济增加值,其更多是一种多取少予的再分配游戏。因此,真正有效缓解养老金支出缺口,本质上依仗TFP的提高,使单位要素资源产出更大的经济增加值,以满足养老金支出所需的资源需求。
  当前与其在延迟退休上大做文章,不如下决心补足国企对社保的历史欠库,并有效推动市场化制度变革,为私人部门提供低交易成本之环境,同时矫枉失范的社保体系,ZF基于城镇居民社保和农保等构建公共型的社会保障计划,以满足全民的基本生活诉求,然后考虑职工社保则参考类似于美国的401K制度,实行商业化运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14 13:42:44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4 13:46:17
到我们老的时候就打到了老龄化顶峰了,悲催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4 14:43:59
恭喜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4 16:02:24
作者说最好的办法是:补足国企对社保的历史欠库,并有效推动市场化制度变革,为私人部门提供低交易成本之环境,同时矫枉失范的社保体系,ZF基于城镇居民社保和农保等构建公共型的社会保障计划,以满足全民的基本生活诉求,然后考虑职工社保则参考类似于美国的401K制度,实行商业化运作。

但是这恰恰是zf无法做到的一点,中间涉及到太多的事情和人物,现在zf把稳定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那么就意味着改革也必须是一步一步来的,所以想要实施作者的那些政策,没有50年的努力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而在这50年内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政策不一定能的得到很好的延续,国际经济环境可能会不允许中国把注意力放在社保上等等都是有很能的,所以办法是好办法,可是实施起来的困难也很大。希望能早日达到理想环境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4 17:49:40
60~70年代的生育高峰遗留一大堆问题。毛时代对简单的经济道理(甚至对简单的加减乘除)不屑一顾。
新技术到底产生多少实际财富?金融行业在产生财富还是泡沫化财富?互联网又产生了多少实际财富?从资源的角度来讲,中国何止是寅吃“卯”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