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595 2
2012-06-14

  我们都活得太久而腻味了吗?

  不大可能。

  怎么可能?!

  追求长生不老是自古以来的人类梦想,国人尤善长生不老之术。从葛洪炼丹到今日某地对打通任督二脉的热衷尝试,以及现代人们对高标准医疗服务的需求,都说明这个梦还在做。航天载人技术发展到商业化初现端倪,都说明人类还是在为长寿繁衍而努力。“龙”飞船初次上天配载了一批逝者的骨灰,说明人临死之前还在以遗嘱的形式延续着生的梦。

  那么,在我们对寿比南山的期盼之中,在因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提高而将平均寿命提高到世界前茅的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又何以将这种引以为荣的局面冠以“老龄化”之名而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忧心忡忡?

  “老龄化”成为了社会问题,而且“巨大”,咋一看这可真是让人奇怪——原来我们世代追求向往已久的局面,居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就像很多问题在中国都具有中国特色一样,“老龄化”被一些学者研究发掘出了中国特色,就是所谓的“未富先老”。其实国人追求几千年的长生不老从来都没有与贫富挂起钩来,童颜鹤发的仙人形象,反倒都是离“清贫”形象更近,即便是大肚子的胖和尚弥勒也没有人会说他是“富翁”。

  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种担忧不过是惯常的人类个体唯我心态的作祟。被看作是问题的“老龄化”,其实仅仅是他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的长寿而已,说明了只是把敬老美德和赡养义务挂在嘴上罢了,心中想的是自己的负担,而自己依旧保持着对长寿的渴望。套用钱皮惯常的说法就是:老龄化与否其实不是问题,他人的老龄化才是一个问题。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些把他人的长寿看作是自己的问题的人,是否有想到“以身作则”这个成语?是否带头为消除或者减轻这个社会问题做点什么?


  在学术层面,金字塔式的人口结构一直被视为是最合理自然的人口年龄构成。按照这个理论,中国人口金字塔在接受人口老龄化这个条件下,底部将会明显增加,基于这种分析,中国的人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尤其是金字塔底部相对于高度太窄了,即缺少维系种群发展的年轻个体。

  因此,以节制生育为核心思想的计划生育国策开始受到质疑和诟病,这导致出现一种奇怪的声音,即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开始叫嚷缺人!开始为自己的人口数量而担忧了。

  然而,这个金字塔人口结构理论更多是将人类放在了一般动物的生物学层面看待了,与其说是一个人口学理论,不如说只是生物学种群数量理论在人口问题上的应用。以此理论质疑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不假,但却正是因为异化于自然才称之为“人类”,即“人类就是不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等于回归同化于自然,相处是共存,而不是被同化。

  看一看金字塔人口结构模型产生的时代背景就不难发现,它是建立在传统的以体力为主要生产力的人口“生产—消费”方式之上的。而经历了知识信息爆炸的冲击和洗礼之后,这一理论赖以成立的基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理论的适用性已经很差。

  因此,人们必须变革对人口的生产消费方式的传统认识,让人作为人而存在而不是牛马而存在。过去的生产主要由中青年人口来完成,但如今的中老年的生产能力也远远超出旧时代的年轻人。以往军队是青年人的天下,到了中年便要退役,而今四五十岁甚至年过半百依然可以是富有战斗力的军人,他们可以足不出户操纵无人机与敌人决战于千里之外。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提到人在生物学层面与其它物种相比的劣势,论述了“人”和“智慧”及“劳动”的同义性。所以,不论“体力耗费”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里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在人的进化路径上,它终究要回归其辅助地位,智力终究要占据支配地位。在经历知识信息爆炸之后、在老龄化现象出现之后,我们就应该发挥我们的智力顺势而为地推助劳动形态的发展。

  如果老龄化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那么问题根源并不在于老龄化,而在于这个社会!——在一个崇尚唯我、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一切一切——只要不是自己的——都会是“问题”。

  如果某位长者对因为自己的长寿、或者某位中青年人为自己活下去即将给社会带来问题而唏嘘,我们可以坐下来仔细聆听。但假若是某位中青年为“老龄化”而宏论连篇,我们则可以劝他快点去和上帝讨论这个问题吧。


  话到此地,有必要提起上个帖子(“政策导向设计的行为学原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2bb4301014k0r.html)中所说的,任何物种,包括人类,都有繁衍自身遗传基因的本能,因此,生育是不需要鼓励的,相反,节制生育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导向完全是符合行为学原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15 00:15:30
个体理性与集体不理性之间的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 09:20:2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