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5-5-24 10:43:25
16. ‘问题’与思维的开端及其特性
对于思维来说,问题是它的开端,同时,在这个问题中已经包含着一
个相应的思维之全部规定性,思维过程的实现不过是这问题中的这些思维
规定性的实现罢了。总之,在一个问题中已经存在着一个思维过程,这一
过程在问题中潜存着;然后这一过程否定了问题形式本身而渐渐地实现出
来。因此,等到这一思维过程结束时,问题形式便完全被否定了,其中存
在的一切思维规定性便全部实现出来。于是在思维过程中,问题续渐被否
定,思维规定性续渐实现出来。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明白,问题本身也只
有在思维过程中才能得以确定,问题的确定程度随着思维过程的进展而提
高;而至这一过程的终点时,即思维完全否定了它的这一开端(问题)时,

《思想论》精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28
问题本身才获得最明确的确定。我们可以认为思维过程在刚开始时(即它
还只停留在它的开端形式中时),问题(在这个思维中)是完全没有确定
的,即现在思维并不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经验也
往往这样告诉我们:只有一个问题完全得以解决时,我们才最终真正了解
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
说: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这后者在人们看来是十分荒唐的,但实际上,
因为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得以真正的发现,才最终为我们所了解。
在鸡胚中已经包含了鸡的全部规定性(即这个鸡以后是什么样子,具
有什么特性,这些早在鸡胚中便已规定好了)。在这里也是这样,在问题
中已经包含了思维的全部规定性,思维过程不过是把问题中的这些思维规
定(另一方面也是自然规定)实现出来而已。思维规定性具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对思维运动本身的规定,另一种则是思维结果(如知识等)。前一
种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思维方式与方法同样是在思维过
程中产生的,因而有什么样的思维过程便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但
是思维方式作为思维方式,它又反过来对思维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使思
维过程本身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这是思维运动本身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
是思维运动本身所必然产生的,因为我们看到,(一个)思维运动达到一
定程度便产生一定的方式与方法,这方式、方法反过来决定和制约了思维
运动本身,使之按一定的“逻辑”模式进行。这种“逻辑”(即这种思维
方式和方法,它作为思维的“公式”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思维运动本身
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因为所有成熟的思维无不按一定的方式进行。但它
也不可避免地使思维运动僵化了,僵化在某种思维模式中。这是一个很普

《思想论》精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29
遍也很重大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便是坚持“思维方式和方
法(作为思维运动的一种规定性)是从思维过程中产生的”这一点;每一
个思维运动都必然会在自己的运动过程中产生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切不可“照搬”别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事先强加给一个思维本身。另外,
同一个思维运动在不同的阶段也会创造出与这一阶段相应的思维方式和
方法。总之,思维方式与方法也是具体的,具体的思维运动创造出具体的
思维方式(虽然它也具有比思维结果大得多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并在这一
方式下顺利进行。
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5-25 09:00:08
17. 启发的实现与启发教育
实现启发,关键之一是这个“外来意义”。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意义呢?
首先,意义大都是内在地隐藏着的,因此要从一种活动,一种东西,一句
话,一个词一个字中得出某个意义,就必须要对这些东西进行分析与各种
思维,不进行分析,它的意义便不可能表现和“开发”出来,就象你要思
考一句话,才能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这个意思是内在而深刻的话)一
样。在这里,思维已具有两重性,一个是它对问题的思维,另一个则是对
具有意义的东西的思维。当然,它的重点是落在对问题的思维上,甚至这
个重点的偏移达到了它(思维)对这个有意义的东西的思维完全是无意识
的程度。总之,混沌思维本身同时就是这另一种思维,什么东西到它之中
都被“脱壳”而显示出其意义,因此得出这样的意义往往是思维在无意之
中实现的。有意义的东西投入了这‘思维之网’中,它的意义便在这张网
中得到显示。因此在这里,思维不用专门去寻找这个外来的意义,这个意

《思想论》精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30
义会无意地来到这混沌思维的状态中,就象蚊虫苍蝇自己掉进一张开着的
蜘蛛网中那样。同时,这两方面的思维在时机上也完全是可以分开的,前
一思维可以发生在以前很长的时候,也可以发生在以后很长的时候;对后
一思维也是这样,是与前一思维不一定同时的。因此便有这样的情况:一
个问题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到将来的某一时刻,在某句话或某一事情的(突
然)启发下才获得解答;在教育中也是这样,教师当时所教的东西学生总
不能马上就得到完全的理解,只是在此以后,在某一事情或语言的启发下
才得以真正理解。当然,相反的情况也会有,因为引起启发的东西早就处
于头脑中,因此教师一教到相应的东西,学生便马上得到启发,便完全理
解了(这样学生的学便十分主动而有效)。只要我们张开自己的思维之网,
外来的意义总有机会掉进去而发生作用,使这个混沌状态的思维变性而凝
结起来,析出思维的结晶。但正象刚才说的,有些“外来意义”也需要对
之进行专门的思维才能获得其中的意义。比如,我们常常要对某种理论、
思想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便是要开发它所包含的意义。----关于“意义”
(这里也包括“含义、意思”等)这种东西,它越来越显得重要,并且会
最终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科题和领域(和语言学等一起)。意义的本质
是什么?它很象“价值”,即经济学上所说的价值;价值是劳动的结晶,
同样,意义是思维的结晶。思维在一切自然关系的合理而必然的地方创造
着意义,意义也正是这个自然关系的精神形式,它反映着这个自然关系。
因此,有思维的地方必定会有意义存在,象语言文字的起源一样:当一个
语音和符号被思维赋上某一意义时,这个语音和符号便变成为语言和文字
(单纯的语音和符号本身是毫无意义的)。语言文字是人的智力活动、人

《思想论》精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31
的思维所创造之意义的最一般最基本的形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科
学,总之,它的一切智力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都必须建立在它的一
整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样,我们便得出意义随着思维活动的发展而积
累与发展的思想。
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5-27 08:17:57
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32
19. 知识的特性与作用
人们对知识(带给他们的知)的作用,特别对这个作用是怎样发生出
来的,这个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发挥的效果最大并不怎么了解,他们把知识
与知本身等同起来了,而不懂得它们之间具有极为重要的区别。就象人们
把利润与剩余价值等同起来,而不懂得它们的重要区别一样。由于这种等
同,人们于是便把知识直接当作知本身,而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进行学
习。现在我们要指出,知识与知并非等同,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马
克思对区别剩余价值和利润、地租这些形式是多么重视,他在他的《剩余
价值理论》第一页便这样写道:“一切经济学者,都在这点上犯了错误:
他们不把剩余价值纯粹地当作剩余价值来进行考察,而是在利润和地租等
各种形式上进行考察。”这同时也出自于马克思的卓越的辩证头脑)。知识
不过是知的一种存在和表现形式,并且是知的僵化了的存在形式。真正的
知是思维,是活的思维,它只能存在于活的思维头脑中。这一点并不难得
到证明,我们看到,如果缺乏思维,缺乏思维的头脑,则任何一种知识都
不可能实现它的知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花钱从国外买来技术,然而我们必
须花大力气来“消化“这些技术,否则它就不能在这里起真正的作用。一
个知识是从这个头脑中产生出来的,因而这个思维头脑在这个知识上便拥
有绝对的权威,因为只有它才真正把握了这个知识中的知;但它并不是通
过这个知识来把握这个知,而是直接地把握这个知的(因为,把握这个知
实际上不过是把握自己的思维罢了)。但是别的头脑却不能直接把握这个
知,而必须要通过这个知的一种僵化了的形式即知识才能慢慢地、艰难地
把握它。知是纯粹的知,而不是知识,知识不过是知的僵化了的存在和表

《思想论》精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33
现形式,知在这种形式中是僵死的。知便是思维,活的真正的知便在思维
运动和过程中,它只能存在于“活的思维头脑”中。而知识作为知的僵死
形式,它必须要在这个知“复活”后才能发挥出真正的知的作用。怎样复
活呢?便要对这个知识施加同一思维(所谓同一思维便是与这个僵化了的
思维相同的思维),才能使之“复活”。因此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只有在同
一思维者那里才具有真正的知,就象一只鸟所发出的信号只有同一类(并
且共同生活着)鸟才能明白接收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5-30 15:19:10
19. 知识的特性与作用
人们对知识(带给他们的知)的作用,特别对这个作用是怎样发生出
来的,这个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发挥的效果最大并不怎么了解,他们把知识
与知本身等同起来了,而不懂得它们之间具有极为重要的区别。就象人们
把利润与剩余价值等同起来,而不懂得它们的重要区别一样。由于这种等
同,人们于是便把知识直接当作知本身,而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进行学
习。现在我们要指出,知识与知并非等同,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马
克思对区别剩余价值和利润、地租这些形式是多么重视,他在他的《剩余
价值理论》第一页便这样写道:“一切经济学者,都在这点上犯了错误:
他们不把剩余价值纯粹地当作剩余价值来进行考察,而是在利润和地租等
各种形式上进行考察。”这同时也出自于马克思的卓越的辩证头脑)。知识
不过是知的一种存在和表现形式,并且是知的僵化了的存在形式。真正的
知是思维,是活的思维,它只能存在于活的思维头脑中。这一点并不难得
到证明,我们看到,如果缺乏思维,缺乏思维的头脑,则任何一种知识都
不可能实现它的知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花钱从国外买来技术,然而我们必
须花大力气来“消化“这些技术,否则它就不能在这里起真正的作用。一
个知识是从这个头脑中产生出来的,因而这个思维头脑在这个知识上便拥
有绝对的权威,因为只有它才真正把握了这个知识中的知;但它并不是通
过这个知识来把握这个知,而是直接地把握这个知的(因为,把握这个知
实际上不过是把握自己的思维罢了)。但是别的头脑却不能直接把握这个
知,而必须要通过这个知的一种僵化了的形式即知识才能慢慢地、艰难地
把握它。知是纯粹的知,而不是知识,知识不过是知的僵化了的存在和表

《思想论》精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33
现形式,知在这种形式中是僵死的。知便是思维,活的真正的知便在思维
运动和过程中,它只能存在于“活的思维头脑”中。而知识作为知的僵死
形式,它必须要在这个知“复活”后才能发挥出真正的知的作用。怎样复
活呢?便要对这个知识施加同一思维(所谓同一思维便是与这个僵化了的
思维相同的思维),才能使之“复活”。因此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只有在同
一思维者那里才具有真正的知,就象一只鸟所发出的信号只有同一类(并
且共同生活着)鸟才能明白接收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5-31 07:57:37
真正的‘知’与知识
因此,真正的知是确定的思维状态,是这个思维状态中的思维,而不
是知识;知识已经是一种僵化了的死的思维,因此它本身不是真正的知。
真正的知是活的思维,是头脑中的思维。这样,谁要是不进行思维便想从
现成的知识那里获得真正的知(甚至想通过死记硬背而获得真正的知),
那便是最为荒唐的事。知就是思维,就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活的思维,
因此,没有思维,就不可能得到知。思维是知的第一要素、本质要素,所
有关于知的科学(如认识论),如果没有这个要素,则它就不成其为知的
科学。
21. 知识与信息的互相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6-3 09:41:40
知识与信息的互相反对的特性
知识与信息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当然可以,因为它们统一于它们的
共同本质即思维和思维结晶。单独看一个知识,便看不出其中的思维本性,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知识都联在一起,便会发现知识中的思维本性。这时知

《思想论》精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34
识便变为信息,变为思维的信息。因此,思维结晶之间互相割裂而存在时,
这思维结晶便表现为知识;相反,思维结晶之间互相联系着存在时,这思
维结晶便表现为信息。知识与信息之间就是这样发生转化。因此,同一个
思维结晶,在不同的头脑中便具有不同的表现,它或者表现为知识,或者
表现为信息。当这个头脑把所有思维结晶联系在一起看待时,思维结晶就
(在这头脑面前)表现为信息;相反,当这个头脑把这些思维结晶孤立地
看待时,它们便表现为知识(在这个头脑面前)。在这里就有两种不同的
头脑:思想(具有思想)的头脑,和学的头脑;思想的头脑由于把所有的
思维结晶联系在一起看待,因而在这个头脑中思维结晶便以信息的形式表
现出来。而学的头脑由于把所有的思维结晶孤立地看待,因而在这个头脑
中思维结晶便以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看到,作为一个思想家,他总
是不满足于别人所创造出来的现成之原理、定律、推理等等,而是要从这
些原理、定律、推理等等中找出其中所含的真正思想;这样,由于他的着
重点是这些思维结晶中的思想,因而这些思维结晶便显得无关重要了(对
比于它们所含的思想来说)。它不注重条文和表达方式,而是注重这些条
文和表达中的内核、精神和思想。他甚至不注重别人的各种具体观点和具
体主张,而是关注这些观点和主张本身所包含着的精神与思想,关注这些
观点和主张之间的联系的一致性。然而学生(或具有“学生性质”的人)
则与思想家相反,他把别人创造的原理、定律和定义牢牢记住,他要把每
一个原理、每一个定义记紧,因为他认为,这样便获得了知识。在他看来,
这些知识之间是孤立的,,因为他已经用他的“行动”来回答这一点,即
他一个一个地看待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又因为,如果

《思想论》精粹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E-mail: 13100402027@gx165.com
35
把这些知识广泛而深刻地联系在一起,则它们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深刻的互
相矛盾,而这是学生们所不愿看到,看到了也无力解决。因此我们看到,
一个思想家和一个学生在对待同一个思维结晶上具有如此大的区别;这种
差别同时也表明了一个思维结晶在何种情况下表现为信息或知识,并且怎
样表现为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毫无疑问,只有信息才是思维结晶最合其本
质的表现形式,因为在信息中,思维结晶中的思维得以表现出来了,----
而知识却掩盖了思维结晶的这种思维本质。因此,思维结晶是必然要以信
息形式表现出来的,否则它就无法真正被了解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