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能源经济学
2249 0
2012-06-20
                        2038年,沙特变成石油进口国?                    

                        紧随中国之后,石油需求增加量第二大的国家并非BRICs各国,而是沙特阿拉伯。而且,与13亿人口的中国、12亿人口的印度、1.9亿人口的巴西相比,沙特阿拉伯的人口只有约2700万。增幅之大由此可见。沙特阿拉伯虽然是排在美、中、日、印、俄之后的世界第六大石油消费国,但人均石油消耗量为15.5升/天,大约是美国的1.6倍,日本的2.8倍。而沙特阿拉伯人对自己消耗着大量石油的情况很明白。沙特阿拉伯等多数产油国的经济建立在石油出口的基础之上,国家的财政也自然依赖石油。近年来沙特阿拉伯的言行来看,该国的战略似乎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在石油价格因某种因素上涨时,以各种理由不全力增产,使石油价格维持高位,欲以此摆脱困难的财政状况。但这种战略也终将达到极限,不会长久维持。至少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世界经济做贡献,而是以本国经济最为优先这一理所当然的倾向已经明显。                    
                                                           
                                             
                                       
                                                “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石油需求将会增加”已经成了老生常谈,这些国家的需求究竟会增加多少?首先,正如大家的推测,石油消耗量增幅最大的国家是中国。
但紧随中国之后,增加量第二大的国家并非BRICs各国,而是沙特阿拉伯(图1)。而且,与13亿人口的中国、12亿人口的印度、1.9亿人口的巴西相比,沙特阿拉伯的人口只有约2700万。增幅之大由此可见。

(图1:2004年到2010年石油消费量增幅前4名)

沙特阿拉伯虽然是排在美、中、日、印、俄之后的世界第六大石油消费国,但人均石油消耗量为15.5升/天,大约是美国的1.6倍,日本的2.8倍。出人意料的是,沙特阿拉伯人对自己消耗着大量石油的情况很明白。

(图2:人均和日均石油消费量比较,依据EIA统计及各国人口统计)


有看法认为,沙特阿拉伯国内石油消费激增有以下几个因素。

(1)人口持续增加(人口增长率2.12%,伊斯兰教禁止避孕和堕胎,海外劳动者移民的增加);(2)经济增长率高(2010年4.15%,2011年6.47%) ;(3)生活发生变化(汽车和空调的普及) ;(4)以能源价格低(汽油=约13日元/升,柴油=约5.4日元/升,发电用石油=2.7~4.3美元/桶)为背景的浪费 ;(5)利用石油火力发电应对夏季电力需求激增 ;(6)众多的海水淡化厂;(7)振兴石油化学工业的产业政策。
尤其在近年,第5项被认为是首要因素。随着空调的普及,为了满足夏季的电力需求剧增,用于火力发电的石油消费大约增至3倍(与2008年相比),超过了总石油消费的2成。
国内消费威胁到出口
一直在猛增的沙特阿拉伯国内的石油消费高达该国石油产量的4分之1,已经威胁到了出口。
2011年7月,沙特阿拉伯著名投资公司Jadwa Investment发表了震撼性的报告。报告称:
●沙特阿拉伯的原油出口量自2005年的7.5mbd(mbd: 百万桶/日)以来已经开始减少 。 ●国内石油消耗量到2030年将增加到6.5mbd,原油出口量将低于4.9mbd。
图3以图表的形式表示了上述内容。虽原油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出口量正在减少。
这份报告采用了国际能源署(IEA)的原油产量预测,报告中还称“对产量高于该预测不抱期望”。本文虽然不详细探讨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只是附记一下有不少看法指出该国的生产高峰已经结束。

(图3:沙特阿拉伯石油统计与Jadwa Investment等机构的预测

虚线为Jadwa Investment的预测)


除了Jadwa Investment之外,沙特阿拉伯内外还出现了其他相同的分析。在2010年前后,国营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总裁Khalid al Falih曾经在很多场合表示:“如果国内的能源效率得不到改善,出口能力到2028年恐将减少3mbd。”

注:近年来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生产除原油外,还包含约2mbd的NGL(Natural Gas liquid: 液态天然气),即随开采天然气所产生的液体成分。通常“石油”是指包括“原油”和精炼的“石油制品”等的广义概念。而Jadwa Investment的分析只讨论不含NGL的“原油产量”和“原油出口量”。因此,本文讨论的产量和出口量也是不包括NGL的“原油”,消费量是包含石油制品在内的“石油”。实际上,包含NGL在内更加贴近现实,但为了避免引用数据时发生混乱,本文采取了这种方式。这一点请加以注意。
另一方面,OPEC的沙特阿拉伯代表、经济学家Majedal Moneef(下届OPEC秘书长候选)曾在2011年4月言称:“在今后几年内,可出口的原油量将减少10%左右。”
英国名门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通称hatham House)在2011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到2038年,沙特阿拉伯将成为石油进口国。”
此外还有大型能源顾问公司Wood Mackenzie和俄罗斯投资公司VTB Capital也发布了同样的分析结果。
主要能源机构在分析中从未提及
但这种消息我们却很少看到。原因何在?
日本主要的能源统计和预测分析基本上是使用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部(DoE)、BP等机构的分析。但纽约大学经济系教授Dermot Gately等人指出,在这些主要机构的分析中对沙特阿拉伯石油消费预测的设定低得“前所未闻”。
Gately教授称,根据过去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的关系推测,2030年的石油消耗量估计为7.2mbd,而IEA(3.6mbd)、DoE(3.8mbd)、BP(3.8mbd)的预测不过其一半。而且,对于2030年的原油产量,DoE、BP都预测产量将大幅增加(图3)。
综上所述,因为“主要能源机构”的分析对沙特阿拉伯国内消费量的预测和原油产量的预测太过宽泛,该国原油出口的前景才显得一片大好。因此,我们平常看到的都是乐观的预测。但是单从过去几年来看,这些机构的预测年年落空,反复在向悲观的方向调整。除了权威机构之外,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倾听更加接近当地情况的声音和其他人的意见呢?
2014年可能出现财政赤字
下一个重点是沙特阿拉伯政府的财政情况。沙特阿拉伯等多数产油国的经济建立在石油出口的基础之上,因此,国家的财政也自然依赖石油。
沙特阿拉伯为了消除民众的不满,以能源和用水补贴的形式,把通过石油获得的庞大收入分配给了民众。汽油和电能因为定价明显偏低,所以浪费情况严重。而水是使用电力将海水淡化后进行供应(约6成是住宅用水,绝大部分是工业用水),因此,廉价水的浪费直接关系到电力的浪费。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补贴额不断膨胀,出口量受到挤压,财政收入减少的恶性循环。建立在石油价格上涨基础上的构造需要更高的石油价格来维持。
前面提到的Jadwa Investment的报告推测,如果今后按照图3的预测发展,能够令沙特阿拉伯政府避免财政赤字的石油价格将从2020年前后开始急剧上升,到2030年将达到1桶321.7美元。但这并非现实情况,实际上估计在2014年该国的财政就将出现赤字。
“阿拉伯之春”或将转化成“什叶派之春”
为了防止上述事态的发生,沙特阿拉伯需要取消补贴,提高国内的能源和用水价格,对需求和补贴进行控制,但这并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做到的。
2011年底,在南美的玻利维亚和巴基斯坦,当政府宣布废除、缩小能源补贴的方针后,两国曾爆发了激烈的抗议游行和罢工,方针随即被撤销。2012年1月,尼日利亚政府取消能源补贴也引发了激烈的抗议游行,甚至造成了多人伤亡。
从2011年底前后开始,沙特阿拉伯东部什叶派居民的民主化游行日趋活跃,“阿拉伯之春”转化成“什叶派之春”的隐忧越来越强。
鉴于以上情况,沙特阿拉伯政府缩小补贴的难度可见一斑。而且,为了防范此类暴动和牵连周边各国的混乱局面,该国也在扩大军费(占全年支出的3分之1)。
原计划在2030年前建设16座核电机组
沙特阿拉伯计划在10年后建设2座核电机组,之后每年新建2座,在2030年之前,使核电机组总数达到16座,以此满足20%的电力需求。但这项计划是否有助于平息事态、计划能够实现多少还是未知数。
沙特阿拉伯也在促进扩大天然气开发,该国能源研究机构KAPSARC(King Abdull ah Petroleum Studies and Research Center)的一位研究员曾经表示,“天然气供给扩大到国外能源机构所期待的程度很难”。
而且,沙特阿拉伯也在大力开发以光伏发电为中心的可再生能源。但阿拉伯石油投资公司经济调查部长Ali Aissaooui称:“光伏发电估计不会对能源的平衡产生大的影响。”
上述非石油发电方式的开发虽然能够减少电力部门的石油消费,但仅凭这些方式恐怕不足以制止总体石油消费的增加。
在过去,沙特阿拉伯一直充当着协调者的角色,使石油价格稳定在1桶20美元左右。但从近年来沙特阿拉伯的言行来看,该国的战略似乎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在石油价格因某种因素上涨时,以各种理由不全力增产,使石油价格维持高位,欲以此摆脱困难的财政状况。但这种战略也终将达到极限,不会长久维持。至少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世界经济做贡献,而是以本国经济最为优先这一理所当然的倾向已经明显。
对于进口国来说,“出口量”才是重要数据
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储量,又是第二大产油国(现在的第一位是俄罗斯),其石油消耗量激增这一事实能够说明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明白的事实,就是在查看石油统计时,对于日本这样的进口国来说,产油国的“出口量”比“产量”更为重要。因为即使总产量增加,进入出口市场的石油量也有可能减少。
在拥有大部分全球剩余产能的沙特阿拉伯,即使保持着产量,如果其国内消费的增加威胁到出口量,世界的石油供求依然会愈发紧张。
这种情况当然也可能发生在沙特阿拉伯以外的产油国。多年向日本等国出口原油的印度尼西亚因为油田的老化和国内需求的增加,在2004年变成了进口国。而且,2012年1月,该国以“国内需求原则上优先于出口”为由,表明正在考虑停止出口原油。日本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石油虽然只占总量的2~3%,但日本的火电站使用的石油约5成(东京电力和关西电力约为7成)是非常环保的印度尼西亚产低硫C级重油,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更何况,沙特阿拉伯占日本进口石油的3成。如果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沙特阿拉伯将不得不减少出口,现状可谓十分棘手。

更多数据,见新鲜出炉的
2012《BP世界能源统计》完整版、EXCEL版
2012《BP2030能源展望》PPT版、PPT中文版、EXCEL版
速抢下于: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完整版)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9310&from^^uid=20749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