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
4——漕河
泾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面积较小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公司开发模式的成功典型。分析这一案例,有助于理解开发区体制设计的规律。
一、概要
漕河泾开发区全称上海漕河
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其前身为上海漕河
泾微电子工业区。
1984
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新兴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发展微电子技术为突破口,决定在漕河
泾地区建立微电子工业区。
1988
年6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1
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漕河
泾是全国最早同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优惠政策的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总规划面积
5.984
平方公里。该区位于教育科研机构稠密的智力区,周边的学校有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理工科高校
4所,徐汇区附近有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中医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近百个,其中较著名的有: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东测试技术研究所、
工微所、能源所、激光所、光电所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