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职工成为工资指导线的受益者
数据显示中国10多个省市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大多都在14%左右,新疆、天津基准线达到了最高的16%,而北京则是最低的11.5%。但由于扣上了“指导”、“参照”这样的帽子,结果只能是原先赚得多的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涨薪机会,而赚的少的依然只能在最低工资标准线上爬行。
上调幅度赶不上物价疯涨
尽管增幅有所下降,但如果真的能涨14%的工资,即使是最低的北京的11.5%,也会让工薪阶层极为满意的。不过,鉴于生活成本的凶增猛涨,工资的些许上调显然是远水救不了近渴。当然并非对调高基准线这种得来不宜的方式不满,而是涨幅的跨度不足以让人兴奋。
按此标准,北京涨薪幅度分别为210元、537元、770元,相对于这段时间以来的“贵羊羊”、“火箭蛋”、“蒜你狠”等等疯狂涨价,以及其他此起彼伏的食品及日用品的涨价,这样的标准实在不算什么。
是的,我们从来没考虑过购买“天价粽子”,商家也没考虑过把其卖给我们。
国企最好的时光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均工资为42452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均工资为24556元,前者是后者的1.73倍。其中不难发现,很多职工平均收入较高的企业多属垄断行业。
很多国企凭借专营权和政策优惠,企业效益可观,只要听闻涨薪风就会掀起加薪潮,让本来就高企的员工薪筹更加水涨船高。而民营企业则受到整体经济形势影响需求疲弱,加之原材料、雇工等成本费用的不断上涨,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对于工资指导线,也就只会看到“指导”两字,贯彻起来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样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原先赚得多的又一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涨薪机会,而赚得少的依然只能在最低工资标准线上爬行。即便是同样的涨幅,月入2000和月入5000同涨10%,其涨量也是200与500的区别,难言公平。因此工资指导线不过是体制外穷人的一场镜花水月,体制内富人的一次致富机遇。
企业工资指导线俨然助长了社会分配不公,加剧了贫富分化。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家出台工资指导线政策的积极初衷,但其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却需要我们反思和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