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6366 11
2012-06-24
今年申请了,报了很大的希望,想通过和这些大牛的接触来升华自己读博这一年来所学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厦大做了一件大好事。不过,不过个人的愿望总是太过于美好,这次我没有被录取,这其实也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毕竟自己又不是什么大牛,不过一所211学校的普普通通的博一学生,全国这么多经济学学生,卧虎藏龙。不过因为比较熟悉自己学校的情况,简单的看了一下,我们学校被录取了五人,其中两人是统计学院的老师,另外两个是我们学校下面二级学院的老师(在我们学校在职读博),还有一个统计学院的博士,也就是说在我们学校这个小样本中80%是老师和其他编制内的人员。而且,同时我还发现录取名单里还出现了很多二表甚至三表学校的名字(我这里没有丝毫其实这些学校同学的意思,但是实话实说某种横向对比是存在的,请大家理解),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我想我可以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他们是老师或者甚至就是厦大的博士。那么我同样有理由认为这中录取并不像它标榜的那么公开公平公正,是存在一些隐藏于桌面下面的规程和渠道的,我对此并不惊讶,毕竟我们是在中国,我们有我们的国情,考研还有照顾本校学生呢,何况这个。然而,我所可惜的是,既然wise 做了这么一件大好事,为什么不做的更漂亮一点,比如我确实需要50个内部名额,那我对外就直接招150而不是200不就行了,那这150个就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不就行了。另外,难道暑期学校的资源不应该向在读的博士更倾斜一些吗,毕竟老师有的机会比我们多得多,如果相当一部分招收的是老师,那干脆办成内部的研讨班算了,何必有挂着暑期学校的招牌呢?
        上面算是一些个人的看法,下面就是一些实际的方面,诚心求教各位往年有幸以在读学生身份被wise计量暑期学校录取的学长学姐们,你们的申请历程是怎么样的,你觉得这种短期的课程对当时的你帮助大不大,去一次的成本大约多少。我这个人有点不见黄河不死心的倔脾气,今年不行大不了明年,但是我又不愿意做那种无望的等待,所以最后,也请问诸位,你们都是申请了几年?是故发起这个所谓的投票,也为之后想申请的同学做一指南
单选投票, 共有 26 人参与投票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24 23:27:12
兄弟,作为WISE的人,我希望你冷静一下,你没有被录取是有原因的,统计专业肯定优先录取,数量或者金融也会优先,其他专业肯定相对弱一些,这是学院的初衷,不是内部不透明,这个项目没啥特别大的意义,所以学院没有必要针对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24 23:28: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29 09:05:33
录不到,也可以去旁听,WISE的老师很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29 10:03:38
我也申请了 没有被录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4 18:02:06
我第一次申请,被录取了,专业也不是数量经济、统计等,有时候需要一点运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