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做过蒙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集大成者。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改变多端,含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并采取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想象和变幻莫测寓言故事,组成了庄子特有奇特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留下来有三十二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普通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门人和以后道家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么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不然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假如不生病,一生也能够无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