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yecao110同学最近吐槽,“精神压力过大,快受不了了!”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91774-1-1.html
帖子我早就看到了,今天又看到标题,突然想写点什么。
呵呵。非常理解楼主的心情。让自己更强大一些吧。我情况更你可能比较类似,甚至更容易引发抑郁症。我妈妈几年前就曾
因长期失眠而患上抑郁症,不过还算发现及时,治疗得当,一年多才完全治好。由此,我也有幸跟国内这方面的某个专家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还多次跟他出诊(因为有些类型的患者常常不愿意或不适合到医院就诊),见到了不少非常严重的病例。其实我个人也略有些偏执,但我觉得做研究可能确实需要有些偏执,只要不过分就好。
还是说说我的情况吧,2008年博士毕业,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连续几次副高评职称都没上,我老婆都快评正高了,呵呵。
看开一点就好了,要说心里一点不舒服都没有,那我还做不到,但基本上无所谓。
我报告一下我这几年的成果,楼主可能就感觉舒服了,我从助研到现在,两篇《经济研究》、两篇《管理世界》、三篇《世界经济》,《中国软科学》,《中国工业经济》等就不用提了。现在单位里对我的职称问题已经引起了大讨论,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是有杆秤的。甚至有人劝我换地方,只是现在的单位在国内来讲是很不错的,短期内我还不想换。
这年头,关键是看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职称,分课题,跟学术水平的相关系数越来越低了,你不是领导的人,再牛也得歇着。我的问题主要就是不买领导的账,只做自己分内和感兴趣的事情,呵呵。我老婆就比我灵活一些,所以在他们单位晋升很快,当然,她硬件跟我一样,科研教学都是响当当。
我基本上不大关心职称的事情了,将主要精力转到做研究上更有乐趣,比起晋升来我更关心自己的学术水平有没有进步,下一个目标写出国际水平的文章,一方面是因为那才是学术的主流,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的水平慢慢向他们接近了。
我的经历是,对于国内水平,比如《经济研究》,读本科时大部分文章看不懂,读硕士的时候看懂了,博士阶段写出了那个水平的文章;对于国际水平,比如AER,JPE,读硕士时大部分文章看不懂,读博期间能看懂了,现在开始能理解大牛分析问题的思路了,思考的问题也与前沿文献接近,感觉可以写一写属于自己的文章了。
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很愉快,在咱们这种单位,只要不出大问题又不会被开,而且现在的收入也基本够花。至少我很满足了,既能安身立命,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好啊。
我的建议是“享受科研,远离抑郁;调整身心,快乐健康!”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