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72 0
2007-03-14
再论"中国式集权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美国对华的经济政策

作者:弈源 博客:http://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

首先给出"集权经济"的概念, 是指国家(政府)凭借国家(政府)权力,国家(政府)垄断几个(或全部)经济行业,控制货币的发行机关,调节货币的发行量,并用财政金融税收手段,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领域进行干涉的,并达到符合国家(政府)预期目标的经济模式,其中经济领域包括生产与消费以及进出贸易的所有经济活动。

在集权经济下重定义货币与垄断商品的定义:

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 以国家(政府)信用担保的, 确定与"一般商品"进行交换的金融比率工具。


垄断商品:是垄断企业生产的,以国家(政府)强力保证的, 用与和"一般商品"进行交换的比率工具。


一般商品:是指经济活动中生产的所有商品(垄断商品除外)。




1。自国家建立以来,货币的发行成为国家的特权,以“集权经济”理论的观点来说,国家以“货币垄断”来调节经济,成为现代所有国家的共同特征。经济运行是不可能“完全市场化”的,“货币发行量”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工具,成为国家以一个“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博弈工具”。其他如“ 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手段“可以调节“货币流通量”。

2。国家以经济“主体” 参加经济活动和,因其“国家职能”-----保证整体经济的公平发展,保护国家的安全,福利与公共设施建设。所以国家要保证货币的稳定,防止出现“通胀”,“滞胀”与“经济危机”。

3。因为”货币“是国家的”垄断发行的,所以货币不是市场“直接”调节的,“货币供应量”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所以货币有其特性:获利性,平衡性,破坏性。

获利性是指国家通过多发行“货币”, 增加财政“可用”货币量,用以支出。但"破坏性"也同时出现,引发经济的通胀,损害国家的信用;如果是保持稳定发行量,则经济保持平衡发展,,这就是"平衡性"。

费里德曼给出每年3%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且按费氏给出的数据,如果超出3%,就成为财政的"隐性收入",财政可以支出。当货币发行的“获利率”小于企业“收益率”时,表现为通胀,企业还在投资,生产继续发展;当货币发行的“获利率”等于(或大于)企业“收益率”时,企业停止投资,表现为生产的停滞与通胀二者同时出现就不奇怪了。



货币过量发行的破坏性排序为:通胀---滞胀-----经济危机。



1。 0〈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企业继续投资,通胀发生
2。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企业不继续投资,通胀发生,就是滞胀
3。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但货币的垄断超量发行只是经济危机的条件之一,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垄断企业的暴利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经济结构性失衡(以下继续讨论)



纵上所述,现代所有国家都用”货币供应量“调节经济,包括西方国家也主要用货币工具调节经济(还有税收财政等其他工具),西方国家上世纪60-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扩大投资,加大财政性支出,促进消费的政策,就要配合比较“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货币供应量成为必然的趋势,特别是发行国债,造成财政的赤字,如此,货币的“获利性”暴露出来,它侵蚀了企业的利润。企业不愿投资,滞胀就成了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的难题。

终于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提出“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货币供应量成为关键点,以“集权经济”理论观点分析,其目的就是控制“国家在垄断货币发行中的获利性”。

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是有效的,美国现在就用其政策调节经济,保持货币的稳定,从而保持整体经济的发展。

    但美国同时利用经济政策来打压中国,上世纪90年代向中国输入“凯恩斯主义”,使中国经济出现通胀,进而出现了“滞胀”。现在美国为了解决双赤字问题,压迫中国货币升值,目的是美元的“相对贬值”,(其实美元的贬值,只要多发美元,但是会引发“滞胀”),只有“相对贬值”,美国利益才最大化。

    美国财长保尔森曾是“高盛”的高级经理,他一定知道其中奥秘。他高频率出访中国,本身就向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向“国际金融资本”发出了明确信号,投机中国市场,所以股市的大涨,房地产的一路上升,货币的流动性泛滥.
   
    
    外国资本冲击中国市场,并进入中国。但由于中国外汇市场未开放,中国央行为此发行人民币,来兑换外币,人民币“供应量”加大,根据”集权理论“的货币的”获利性“分析,“人民币供应量加大”会引发经济的”通胀“与”滞胀“,所以中国央行才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发行”央行票据“,收回多发行的人民币。

    中国管理层是否想过从美国国债市场抽回一些资金,从而迫使”国际资本“回流到美国本土的策略呢,并且高调宣传,预期市场,迫使美国提高利率或提高国债收益率,收回过多的美元,或许应有一些作用吧!



二。下面分析中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从汉代就开始实行“国家资本”的行业“垄断”的经济模式,自桑弘羊主持或参与制定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和酒榷等财经政策取得巨大成效后,历代王朝大多予以仿效,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内容更为广泛的禁榷制度。


   直到清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兴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和开矿事业。其经营形式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三种,主要是官督商办。这些企业是“官”与“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官督商办的企业享有某些特权,如拨借官款、免税、减税和专利垄断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得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有部分商人和地主官僚投资于近代工业。这些企业一般规模狭小,投资不多,以轻工业为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而又不得不依赖它们。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不希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成长。


   直至民国成立,经济演变成”寡头"经济(四大家族政治经济合一的权贵经济),外国资本的"殖民经济",民间资本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及"小农业"经济,并存的状态。

  之后是全面的国有化经济,到现在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纵上所述,中国从汉代就已进入了较高层次“集权经济”,不仅垄断“货币发行”,并且在一些经济行业实行“国家垄断”,取得了大量财政收入,这就是中国古代国家强大的原因之一吧。这种多行业“国家垄断”的现象,起个名字叫“中国式集权经济”。为区别于现代西方国家只垄断“货币发行”,我们叫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为“西方式集权经济”。


  “中国式集权经济”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伟大文明的建立有重要的贡献,它可以集中国家的财力进行建设,在清朝之前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制度,所以中国在此之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中国式集权经济”也有严重的问题。







因此创立中国经济发展模型: "中国式集权经济"模型

其特征如下:


0。国家垄断货币的发行。


.1。"国家资本"以"行政手段" 垄断国家重要经济部门, 对"民间资本"进行剥削, 以获得"垄断"利润, 使"民间资本"发展极慢。如"国家资本"利用对“盐”的垄断经营,对其他“经济主体”进行销售之后,形成隐性的“剥削”,来获得超额利润。


2.利用"税收"杠杆, 对不同资本主体征收税收, 但对"民间资本"收的更多, 对"国家资本"则有优惠政策, 进一步打压"民间资本"。


3."中央财政"利用"垄断"利润与"税收"杆杠以及"行政手段",抽取了不应得的"财政收入"。


4.利用财政手段对"财政收入"进行二次分配, 补贴"官办资本", 加强行业的垄断。


5, "民间资本"被动与"国家资本"合作, 形成"官商经济".

5.当 "国际(金融工业)资本" 进入中国, 行成"(买办)经济"共同打压中国"民间资本", 使中国沦为"经济殖民地"

6, 在三种"经济主体"的出现不可调和矛盾时, 经济出现危机, 社会开始变革.


用以上模型可以解释,清朝的灭亡以及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

1.在晚清,中国受到外强的侵略,中国市场被动开放,旧有的"官督民办"与"官办民参"以及"大量小农经济"并存的经济形式,受到 "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冲击,产生了中国的深重的经济问题,中国经济支柱的如"山西金融(票号)集团","江南胡雪岩集团",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压,
2."小农业经济"也受到了冲击,外国低价农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蚕食中国的农业基础,使农民大量的破产.
3."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取得中国的经济主导权,中国成了"半殖民地".
晚清,中国产生了"政治危机"与"经济危机",清朝的消灭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4.建国以来,采用了全面"国营",中国"国家资本"的全面垄断经营。

5。但"低效"却一直如故,整体经济效率低下,更为重要的是,"垄断"利润没有了, "农业"哺"工业"的现象就成为现实,但农业基础很弱, 无法支持工业发展, 于是要求"个人"节约消费,支持工业发展。“大跃进”与“大寨"的产生就不奇怪了.


由于上述原因,经济产生危机时,终于促成"改革",中国要大力发展"不同经济类型"经济.

6.于是从"国家资本"的"全面国营",退回到"民办"与"国办民参"“国有独资”以及"大量小农经济"的局面.

7.同时"引进外资",并同时给予大量"优惠政策"。

8.结果是"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利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想要取得中国经济的主导权,把中国再次变成"经济殖民地",其手段极高明,关于"国际资本"具体运作方式在<<中国经济遭遇"系统间"风险, 中国会沦为"新经济殖民地"吗?>>一文中有更详细的论述.
链接地址: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

9.“国家资本”企业再一次获得了"垄断"利润,

10。财政利用收到了更多"财政收入",同时中央财政收缩福利(如上学,医药卫生)支出,加大工业农业的投资,同时"个人"也要求付出更多支持经济.所以产生了"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现象.


11。总的感觉,现在管理层的政策不是很连续,90年代用“凯恩斯主义多一些,扩大财政支出,放松货币投放,鼓励投资,同时出口退税,加大出口贸易,在出现“滞胀”后,又用“费里德曼主义”,用“紧”的货币政策,但又用松的财政政策,配合农业税的免征。

12。现在为了控制通胀,采用了“紧”货币政策。因为外国资本的涌入,采用了“紧”货币政策是对的,但是否有效,还要时间观察。



纵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摆脱原有模式,而且又产生了"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经济"野心"的新问题,中国经济的问题又能一次回到"起点",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不清晰,中国人能用"中国智慧"解决这些问题吗?
其实“中国式集权经济模式”的最大问题是:


1。”货币发行量“的无法预知。(与西方集权经济模式有同样的问题)

2。“国家资本”行业垄断企业的低效。(中国式集权经济模式独有,与“货币垄断”超量发行,极易引发中国式经济危机。与西方经济危机不同,表现为“物资稀缺"与通胀并存)

3。外国金融资本(工业农业)对中国经济的主导权的争夺。会形成‘国际资本’垄断中国工业农业的情况。

4。中国“民间资本”的投资的盲目性。

5。“民间垄断企业”的产生。(上世经20-30年代的西方经济大危机原因之一,是因为货币(垄断)超量发行与民间行业垄断企业的生产商品过剩,物价上涨,消费水平低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商品过剩与通胀以及金融危机。)

6。“官商资本”企业的二重性(垄断与盲目),是低效与暴利以及盲目投资的代表,现在大量房地产企业可归为此类企业。


比较“中国式集权经济模式”与“西方式集权经济模式”都会发生经济危机,其共同原因是:

1。货币的垄断超量发行,产生通胀。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2。垄断企业的存在,'中国式集权经济模式'下主要为国家资本垄断企业。

           '西方式集权经济模式'下为民间资本垄断企业。

3。追求利益,使得市场结构的失衡。垄断企业大量占用社会资金,暴利加速其更加垄断,最后垄断价格使得“消费群体”无力购买,从而垄断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产生大量的坏帐。

3。消费市场的萎缩,民众的可支配收入,不能支持通胀与垄断价格的双重压力,消费借贷无法归还(如果是贷款买房),个人破产,银行产生大量的坏帐。

4。银行的大量坏帐,引发金融危机,会产生“多米诺”效果,民众挤兑,加高利率,企业破产。


垄断企业的暴利是缘于“垄断”的地位,“垄断”的地位是由国家国家(政府)强力保证,市场的自身调节功能失效,所以垄断商品是垄断企业生产的,以国家(政府)强力保证的, 用与和"一般商品"进行交换的比率工具。所以说‘垄断商品’有其金融属性,更像是‘垄断企业’对宏观经济调节的工具,其性质更多有一种‘金融衍生工具’的色彩。目前中国的基础行业如‘电信’‘中石油’‘中石化’‘电力’都有这种‘金融工具’的性质。这些企业‘发行’的商品价格---电价,油价,对市场有中的流通货币,有一定的回笼与投放功能。


但要注意”垄断企业的暴利“以及因此导致的经济结构失衡,与货币垄断超量投放,二者因素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垄断企业的暴利'是任何‘集权经济’(中国式与西方式)都是不能容忍的,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所以西方国家从1914年《克莱顿法》及《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出台到20世纪30年代新政,立法目标逐渐明确,反垄断成为一项基本的经济政策。

目前中国没有《反垄断法》,但要明确反垄断其实还应有一部《货币发行法》配套。


目前主导中国经济的有四种力量:
1。国家垄断货币发行。
2。国家资本控制的行业垄断企业,其有’金融衍生工具‘色彩'。电力,电信等行业。
3。外国资本在一些领域有垄断的能力,比如食用油压榨行业,汽车行业。
4。中国本国民营资本在一些领域有垄断能力,比如餐饮行业。

   所以中国经济的情况比较复杂,要通过所谓的'市场化'进行调节,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根本就不可行。其中前二种力量最大,所以管理层在调整经济时,不仅要调节货币财政政策,同时要用行政手段调整'国家资本'控制的垄断企业的价格,才可能达到调节经济的目标,这是在‘集权经济理论’中,中国式集权经济与西方式集权经济的重要不同点,在目前西方式集权经济中,价格是通过市场调节的。

此外外国资本力量也在显现,民营资本相对较弱.

所以在中国目前经济状态下,管理层可以采取平衡发展策略,使四种同‘资本主体'在一种动态平衡中发展,注意以下要点:


1.采用平稳的货币政策,不要过量发行.


2.慎用行业'金融衍生工具'-国家资本控制的行业垄断企业商品,采用公平价格销售产品。同时大力调节经济结构,减少暴利对经济整体的影响。


3.对外资要进行区别对待,对于对冲基金要打压,对长线资金也要控制使用.


4.采用温和政策对待中国本国民营资本的发展.


5。加大财政在公用事业的支出,减少投资性支出。


6。加大内需,提高工人工资。


7。在企业利润,国家税收,与工人工资间取得平衡。


9。进一步完善税法,在所有企业间实行平等的‘国民待遇’。


10.控制垄断企业对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工作.


11。保护本国货币的安全与本国产业的安全。主要针对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要有应对政策。


12。经济全球一体化,美国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很大,美国为转移它的双赤字风险,对中国采用全方位的’政治军事经济‘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打压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保持货币的稳定是关键;抑制企业垄断是重点;同时要反制美国的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利用国际货币市场,抽走在美国债券市场的中国资金,可能是美国政府的'软胁'。其他的措施在〈中国经济遭遇"系统间"风险〉中一文中还有论述。链接地址: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


  
  纵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力量呈现多元化的形态,所以在采用何种手段为好,只有经过实践才可能知道!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如有错误,请多多指导!





(最后补充:用系统博弈论的观点〈系统间不对称风险理论,与纳什‘博弈论’不同,以后详细说明〉,集权经济理论有一个对称理论,应该为’自由经济理论‘,这三个理论组成一个开放式的结构体系,可以解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的经济现象,在我的博客里会继续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