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103家企业IPO融资略超700亿,不到去年同期一半,创出3年新低。虽然IPO公司数量与融资额呈现双降,但是,想“圈钱”的企业没有减少。如今在审核过会待发的企业共710家,按照以往约80%的过会率测算,至少得2014年年底才能发完。
我个人对继续发新股到没什么排斥,也不希望人为控制,因为早发晚发都一样,该来的总会来。可最让人觉的哭笑不得是,尼玛都跌成这个操行了,新股怎么还没大规模破发?去哪家基金寻的天价IPO上市?怎么还有大傻瓜机构、散户们首日接盘?
我个人思索猜想了些原因,也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先抛砖引玉,一是发行机制,即涨跌停板的设置,这表面是“爱护股民”的涨跌停板股市体制,形成新股能以火箭般窜升,使得享有特殊利益的机构投资者利用拉升出货掠夺搏傻散户资金后,而股价回归在搏傻者参与下几年都虚高,那些搏傻者认为第二天最多就跌个10%,但第一天不设涨停,可能拉升个几倍,还是很值得一搏的。
二是传说中的行业潜规则,我无法考证,据说打新股是证券会给股民买的基金下的任务指标,券商也有任务,不买你就别在它们这个圈里混了,证券会有办法给它们补偿。散户不听证券会的指挥,不在保护之列,基金发的多,就不怕没钱打新股。
到底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