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2011 5
2012-07-05
      上个贴子写了我在海文上政治考研班的感受,被质疑是广告贴。其实我只是想写出我个人的真实感受,提供一些“官方广告”之外的信息,让后来人能对考研辅导班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理性选择。各位看贴后也可以写写自己的经历,给其他人一些参考。感受不同意见不同没关系,但还请慎重拍砖。随便扣上广告贴的帽子让我真心承受不起呀!

      大三时决定参加2011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作为一个本科是数学的学生,对经济学的知识了解甚少,并且跨校跨专业着实压力不小,于是报了海文的专业课辅导班,希望能在短期内对经济学的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说明一下我当时的情况。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的指定书目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和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这两门课其实是比较简单的,而且看各种经验贴都说中财专业课题目比较基础,于是我就对其掉以轻心了。加上当年一直盛传指定书目要有大变,而中财又迟迟不出考试大纲,所以在十一考研班开课之前,我只是断断续续的把课本看了两遍。即使之后我一顿恶补专业课,但也是回天乏力了,最终导致了我第一次考研的失利。这个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大家:踏踏实实复习才是王道啊!
      下面说说我报的考研班的情况吧。这个班是在十一开课的,上课地点是四通桥东附近的一个中学(忘记名字了)。当时由于某种我不了解的原因,上课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好像是七天压缩到五天,原谅我这记忆力不好的人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三大部分内容,在短短几天内就要讲完,上课强度就可想而知了。加之我专业课复习的很不好,所以听起课来感觉异常吃力。
      主讲西方经济学的老师是张苏老师,据说是中财经济学院副院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纪律严明,不准迟到不准早退不准上课开小差,所以上他的课总感觉有些紧张。但不得不说,他讲课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在讲解课本知识点之前,他先讲了微观和宏观的框架,让我们对西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之后的讲解也是按照这个框架的思路进行的。特别是宏观部分,并不是完全按照课本顺序讲解的,而是按照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国内到国外的顺序进行的。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感受,就是高鸿业老师西经的宏观部分看起来有些乱,很难整理思路,所以张苏老师讲完框架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之后,我根据这个框架,对着课本整理了一本自己的笔记,这本笔记对我之后以及第二年的考研都非常有用。
      另外,张苏老师对西经的知识点进行了很多扩展,特别是博弈论那部分,看得出来,他很喜欢博弈论。当时我认为,这些扩展对考中财的人来说毫无用处,但是,当第二年准备考人大时,才发现这些扩展知识的重要性。考过人大的同学都知道,人大专业课是没有指定书目的,而且考试题从2011年开始难度骤增,知识点不再限于高鸿业的西经,所以需要深入理解更多的经济学知识。第二年考研时,我还会经常看看当时考研班发下的讲义。我现在甚至觉得,当年上的考研班其实是为我第二年考研准备的。
      尽管张苏老师讲课水平毋庸置疑,但有时却让我觉得很不满。比如,作为经济学院副院长,他经常会在上课中间给经济学院打广告,劝大家报考经济学院。当时我差点就被说的动心了。还有,虽然他留下了邮箱,但我给他发过两次邮件请教问题都没有收到回复。另外,他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会说“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掌握这个知识点,那你这次考试肯定没戏了”。由于当时我很多东西都没有掌握,所以每次他说这句话时,我都觉得深受打击。不过最后的事实证明或许他的那句话是对的。
      政治经济学的主讲老师我已经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那个老师只是带着我们看课本而已,对我们的复习几乎没有帮助。我觉得可能自己认真看课本都比听他的课的效果要好。
      十一期间上课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之后的冲刺班时间就很短了。所谓冲刺班,也只是两位老师带着我们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内容而已。相信很多同学报考研班的目的是希望能在课上得到一些所谓的“内部试题”,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就大错特错了。虽然当年的我也有过这种幻想,但事实证明,那终究不过是幻想而已。据我了解,讲课老师是不会参与命题的,即使参与命题了,他们应该也不敢随便透露考试题目吧。毕竟考研不像期末考试那么简单。另外,再次强调,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不要过于依赖考研班。考研班是为你的复习服务的,而不要让它主导了你的考研复习!
      当然,对于不同的学校,专业课考研班的内容也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情况了。总之,不能花了冤枉钱嘛!

      这就是我上专业课考研班的感受。另外,还想谈一下专业课的复习问题。虽然每个学校专业课的考试内容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中财的专业课相对来说比较基础一些,而人大的专业课就比较有难度了,特别是近两年。因此,很多考人大的同学主张要多看几本书,这固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要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如果只求广泛而不求深入,很难考出好成绩。据我了解,有很多专业课考的很好的同学,能将一本书反复看上十遍以上。所以,考研的同学们,一定要深入透彻的理解基础知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5 11:40:23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5 11:50:15
khfdfhdgvbcb 发表于 2012-7-5 11:37
呵呵,一个人上班期间,不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是专注于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毫无关系的人——也就是我!! ...
我可能确实没有资格谈踏实深入,毕竟考了两年才考上研究生,肯定没有做好这两点。不过您的观点我也不太敢苟同。难道不可以以我失败的教训来给大家提个醒么?另外,我也没有太专注于您呀。当然,如果您觉得回复您就是专注于您,那好吧,我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5 17:15:16
看得出楼主为了考研付出的努力!感谢经验分享,为了更多在考研战线上的兄弟姐妹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3 08:52:32
就是为了考研注册了论坛的,看了帖子有点小犹豫...
按照张副院长的说法,我基本上各种没戏...
真心很沮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