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山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而据报道,九华山和五台山也在积极准备登陆资本市场。佛教名山卷入“圈钱”大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7月4日《新京报》)
看样子人们今后如果到名山拜佛,将会越来越难。佛门净地一旦和地方利益相联系,想要再跳出红尘,恐怕不易。早在1997年,峨眉山就成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挂牌上市,大捞资本市场的好处。这岂不令其他宗教名山眼红?
宗教名山纷谋上市是对佛的不敬。我们知道,宗教名山纷谋上市,一般是地方ZF所为,有的也没有把名山中的宗教场所一并打包。但是如此这般,宗教名山上市后,很难完全再做到宗教归宗教,经济归经济,难免不污染佛门。
宗教名山上市后,让人难以分清,那里是佛门圣地,还是经济场所。如果说是经济场所,假如没有佛教的影响,那山又凭什么上市呢?如果说是佛门圣地,又显然被经济利用在赚钱。长此以往,很难说不会给佛门圣地带来负面影响。
宗教名山上市当然是为了赚钱。这样,人们去那里敬佛,自然会增加成本。宗教名山上市不仅没有给民众拜佛带来方便,反倒增加了麻烦。不是在客观上给民众敬佛制造麻烦吗?这实质上是在给宗教事业制造不便。
再者,虽然地方都声称宗教名山上市,是为了更好发展当地宗教。可是,恐怕宗教名山上市带来的效益,大部分都会被地方ZF掌控,究竟有多少会用在发展地方宗教事业上令人怀疑。
宗教名山虽居地方,但却是全体国民的宝贵财富。其之所以发展至今,享誉中外,和全体国民世世代代传承敬仰密不可分。当地怎可据为己有,独享上市带来的经济盛宴呢?宗教名山的成长,是代代国民支持建设的结果,而今却在反作用,前途堪忧。
一些宗教场所开展收费活动,一直为国民所诟病,现在又进一步纷谋上市,影响了人们对宗教的认识和感情。这是在向错误的方向进一步滑去。台湾所有的宗教场所都是免费的,多数国家的宗教场所也是免费的,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到?对于地方来说,政绩固然重要,但是借宗教来敛财,大错特错。今后,宗教名山的经济因素不是需要增加,而是需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