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787 2
2007-03-15
重大理论发现-货币发行量的秘密(再论“集权经济”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
  
  
  (题记:本文章重点论述“集权经济”下的货币发行,关于“集权经济”理论请参阅:
      〈再论"中国式集权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美国对华的经济政策〉一文
       链接地址:http://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314364.html
  
  作者:弈源            
  博客:http://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
  
  1。自国家建立以来,货币的发行成为国家的特权,以“集权”理论的观点来说,国家以“货币垄断”来调节经济,成为现代所有国家的共同特征。经济运行是不可能“完全市场化”的。
  
  
  2。“货币发行量”成为调节经济的工具,更成为国家以一个“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博弈工具”。其他如“ 利率“与”保证金率“”财政手段“可以调节“货币流通量”。
  
  
  
  3。因为”货币“是国家的”垄断发行的,所以货币不是市场“直接”调节的,“货币供应量”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所以货币有其特性:获利性,平衡性,破坏性。
  
   获利性是指国家通过多发行“货币”, 用来增加财政“可用”货币量来,用以支出。但破坏性也同时出现,引发经济的通胀,但如果是保持稳定发行量,则经济保持平衡发展。
  
  
  可以用以下的公式分析:
  
  
  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国家规定单位货币的法定价值-单位货币的制造成本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货币的发行数量)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额=本年货币实际增发量-本年货币应增发量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率=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额/本年货币实际增发量
  
  
  
  货币供应量对于经济的影响依次为:通缩-平衡—通胀-滞胀-经济危机
  
  
   1。 货币获利率<0 表现为通缩
  
   2。   货币获利率=0,表现为平衡
  
   3。 0<货币获利率利率〈 利率, 表现为基本平衡,但通胀产生
  
   4。 利率<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企业继续投资,通胀发生
  
   5。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企业不继续投资,通胀发生,就是滞胀
  
   6。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以上的公式表明,货币获利率<0条件下,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对的,就是加大货币的供应量,加大财政的支出,可以消除通缩,刺激经济的发展。但要到达,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的程度时,就会发生滞胀。
  
   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提出“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用以上公式分析,在不发生通缩情况下是对的。
  
  
   所以,新自由主义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水岭在,是否发生“通缩”。他们各说对了一半。
  
  
  同时用公式:货币的流通价值=国家规定的法定价值-货币的制造成本价值
  
  
  可以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于国家央行发行者来说,货币的制造成本越小越好,
  所以从贵金属到纸币,以至于电子货币的出现。当货币的流通价值小于0时,说明货币的本身价值大于法定价值,货币的拥有者就会把货币收藏,而用“货币的流通价值大于0”的货币-劣币,购买东西。
  
  纵上所述,如果上面猜测的成立,对于货币的发行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个人的关点,如有错误,请多多指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15 15:52:00

补充说明:

当经济发生通缩时, 表明市场缺少"货币", 此时加大货币的供应量, 并扩大财政支出, 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对的, 但有一个临界点, 这个临界点是: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当货币获利率大于等于企业利润率时, 继续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后果就是"滞胀", 直到产生恶性通胀, 是否产生经济危机, 还要取决于当时的垄断情况.

所以说: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

是正确的。

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增长率,是经济稳定前提,从“集权经济”理论的角度分析,就是“控制”国家央行在发行货的“货币获利率”

这个货币增长率比率为:

货币应该增长率={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全部生产总值*100%

也就是说:

货币的获利率=货币实际的增长率-货币应该增长率

如果实际的发行率大于货币增长率,  其差就为获利率.

也就说多发行的货币让“国家”给拿走了。成了财政的可支配资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6 10:36:00

关于货币的获利性

进一步可以用以下的公式分析:


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国家规定单位货币的法定价值-单位货币的制造成本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本年货币的发行数量)

货币应该增发率={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全部生产总值*100%



货币实际的增发率=本年货币实际增发量/全部生产总值*100%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额=本年货币实际增发量-本年货币应增发量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率=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额/全部生产总值*100%


本年货币的发行的获利率=货币实际的增长率-货币应该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对于经济的影响依次为:通缩-平衡—通胀-滞胀-经济危机


1。 货币获利率<0 表现为通缩

 2。   货币获利率=0,表现为平衡

3。 0<货币获利率利率〈 利率, 表现为基本平衡,但通胀产生

4。 利率<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企业继续投资,通胀发生

5。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企业不继续投资,通胀发生,就是滞胀

6。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以上的公式表明,货币获利率<0条件下,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对的,就是加大货币的供应量,加大财政的支出,可以消除通缩,刺激经济的发展。但要到达,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的程度时,就会发生滞胀。

当经济发生通缩时, 表明市场缺少"货币", 此时加大货币的供应量, 并扩大财政支出, 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对的, 但有一个临界点, 这个临界点是: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当货币获利率大于等于企业利润率时, 继续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后果就是"滞胀", 直到产生恶性通胀, 是否产生经济危机, 还要取决于当时的垄断情况.



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提出“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用以上公式分析,在不发生通缩情况下是对的。

所以说: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在货币发行量等于或偏多时,采用量正确的。



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增长率,是经济稳定前提,从“集权经济”理论的角度分析,就是“控制”国家央行在发行货的“货币获利率”

这个货币增长率比率为:

货币应该增长率={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全部生产总值*100%

国家央行应按上面的"货币应该增长率"增发货币, 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 则"国家"就有'获利'的行为, 其大小可用获利率来表示.

也就是说:

货币的获利率=货币实际的增长率-货币应该增长率

如果实际的发行率大于货币增长率,  其差就为获利率.

也就说多发行的货币让“国家”给拿走了。成了财政的可支配资金。

  

其实“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都是针对货币政策的。只是它们的适用条件不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用于”通缩“用至”滞胀“就到了极限,否则会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而”费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是用来治理"滞胀"与"经济危机"的,提出要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对于治理"滞胀"是一味良药。

其实保持一种平衡(相对稳定货币发行量)的状态才是问题的关键。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只要使“获利率”为0,也就是央行按给出的货币增长率发行货币,就可以避免“通胀”等问题的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