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已经成为历史,虽然核心财经数据尚未完全出笼,但从一些省份已经公布的财政数据看,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压力较大。许多地方从过去20%至30%的两位数增长降到个位数甚至负增长,税务在税收增长回落的同时,非税收入却接连出现30%至40%的高增长,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是多年所未见的。去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一片凄风苦雨中,中国经济依然特立独行,甚至不乏亮色——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强的ZF财力即为显著特点。去年13万亿元的财政总收入,如果对应13亿人口,人均贡献度为1万元,而目前全国年人均收入尚不到1.5万元。财政收入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相比于在那些危机中苦苦挣扎,高赤字、揭不开锅、甚至ZF要关门的欧美国家来说,过去十多年间,我们30%的超高的财政收入可圈可点。但是,财政收入和国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如此接近,说明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实现了超额分配,这种情况长期持续,显然不利于改善百姓收入水平,“十二五”收入倍增计划任重而道远。有非税收入的主要是行政权力较大的强力部门,普遍存在使用管理不到位,使用不规范问题,滥支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用来建办公楼、宿舍;会计有的用来发放职工的工资、津贴、补助,有的甚至乱发。光一个中等城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市民“五险一金”的资金就可能有百亿之巨。
财政收入增幅放缓,而非税收入大幅攀升,这种背离呼唤ZF部门应以更大力度加快自身转型和改革。重大改革政策应努力破解并逐步消除阻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失衡的制度约束。当下,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倒逼税制改革的加快。去年以来,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行。优府网包括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小微企业实施大范围减税等,多项减税措施大面积推开,数百项部门规费被强行取消。应该说,过去几年来,这些工作已颇有起色。但要扭转长期畸形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仍需要下大功夫。当前,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先把不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扭转过来,非税收入过高的增幅和较大的占比是不正常、也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