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资产证券化产品已有初步的分配意向。据称,最优先供给的是三家政策性银行,其次为五大国有银行,其他银行可分配到的额度可能远低于预期,但事情似还有转机,部分银行仍在努力争取更多的额度。
据记者了解,国开行已就其101.95亿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始推介,国开行一家分配到的额度占据500亿份额的五分之一。
知情人士分析称,之所以优先分配给三家政策性银行,可能是考虑到其筹资渠道偏窄。不过,目前除了国开行之外,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占据500亿份额多少百分比仍是个未知数。
不包括城商行及更基层的农信社等其他金融机构,仅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计即有21家,500亿额度显然僧多粥少。
有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初步分配给其所在行的额度仅有该行原本期望值的10%,但其拒绝透露该行期望值是多少。
“监管部门初步分配的额度远低于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现在掉过头来,开始搞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该人士难掩失望之情。
该行原本投入了很大精力,认真准备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试点,并已经初步选定律师事务所及会计事务所,这些中介费用预计有几十万。
不过,事情仍未最终落定。据该人士称,目前其所在行也正在与监管部门沟通,争取分配到更多的额度,事情似乎还有转机。
“聘请律师事务所的事情,我们也决定延缓到额度最终分配完毕之后再定。”该人士称。
上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总金额为667.83亿元,涉及国开行、建行、工行、浦发、兴业、招商、中信以及浙商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其实比目前的信托、理财蕴藏的风险更低,应予以更大力度的推动。
从理论上来说,银行将资产打包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卖出后,银行不再承担风险,但实际上,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资产一目了然,不像国外金融机构所推产品经过几个层级有意屏蔽掉了基础资产信息。
所以该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银行应该选择优质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打包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出售,而如果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撇除风险资产的一个出口,那么一旦不良出现,所带来的声誉风险压力远大于自己承担的不良。
来源: 《上海证券报》2012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