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非图情机构的新闻报道,笔者觉得很有意义,笔者也曾参加过Elsevier的订购信息反馈,知道清华大学杨毅副馆长以及CALIS诸同仁为中国学术信息资源引进所做的不懈努力,还有中山大学图书馆程焕文一直在呼喊想让所有图书馆界同仁都知道的“羊与狼”观点。转此文为备份! 核心提示2008年,曾经低价进入中国高校的世界头号出版集团励德爱思唯尔喊“涨”。中国高校携手抵抗,谈判破裂。在众多高校俯首接受对方的提价方案时,一些高校仍在顽强抵抗,却面临学术断粮。中国科协副主席胡启恒院士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成果多在国外商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这往往使本国作者的知识产权落到国外出版商手里,使得本国公共投资产出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外出版商的私有资产。这些出版商再以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赚取高额利润。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研究人员却因当地图书馆经费不足而无法获取这些信息。近来,在世界头号出版集团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的涨价风波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名校感到“很郁闷”,教授和学生们谈起此事的口吻,就像在描述一场战争。 爱思唯尔年年提价的底气 根据2008年征订方案,爱思唯尔今后3年在华年均提价15%(实际16.7%),是至今4次调价中最高的一次。据介绍,爱思唯尔的一名高层人士2007年曾很不客气地称:你们没钱可以不订。东北一所重点大学的代表当场拍案而起,表示反对,但该校如今已经接受了3年涨价25%的要求。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图书馆馆长形容,同行对爱思唯尔是“忍气吞声”。英荷“混血”的励德爱思唯尔,在全球出版社排行榜上雄居首位。在爱思唯尔的版图中,有2000多种学术期刊,涵盖人文社科理工农医 经管。《2006年期刊引用报告》显示,该公司53种期刊影响因子位居相关领域首位。其中的佼佼者《柳叶刀》和《细胞》,堪称很多生物学家的“梦想”。在爱思唯尔中国总部向本报记者提供的关于该公司“你必须知道的十件事”中提到,伽利略、达尔文、笛卡尔都曾是这家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出版社的作者。 爱思唯尔中国区总监孙高鹏告诉记者,数字出版业务渐成爱思唯尔的主要收入来源,已增至总收入的四成。其旗下的在线平台ScienceDirect的期刊数量超过2500种,“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科技与医学领域经同行评审的电子版全文文献”。自1999年Science irect提供服务以来,至2006年累计下载文章已逾10亿篇,“每个工作日平均每秒有36篇被全文下载”。预计2008年下载量将超过4.5亿篇。在中国,2006 年ScienceDirect向高校师生提供了3000多万篇下载量,占全国高校全部外文科技论文下载量的59%。在同类产品中,ScienceDirect 是售价最高的,也是订户最多的。 孙高鹏说,ScienceDirect的中国客户,从2000年首批11家,增加到2007年的200多家,以大学为主,其他还有国家图书馆、各部委图书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从2000 年起,ScienceDirect已经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机构须臾不可离手的信息资源和研究工具。”爱思唯尔的宣传材料中如是说。记者在采访中获悉,2007年全国高校向这家出版社付费最多的依次是北京大学496590美元,吉林大学358546美元,南开大学311749美元,此外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 议价谈判宣告破裂 为了争取合理价格并简化程序,国内图书馆均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名义出面议价。该系统是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总体规划中3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去年11月9日,双方在北大图书馆进行了集体谈判,随后又多次沟通。11月29日,该系统向成员发出了“关于ScienceDirect数据库谈判情况的通报”。“很遗憾Elsevier公司始终不接受我们代表客户提出的意见。”“目前的方案是难以接受的。”这份通报透露,爱思唯尔提出的方案,涨幅平均超过15%(实际16.7%),该系统希望不要超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