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2007-3-26 13:20:00

基础一定要打好啊

特别是理论方面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7 09:07:00
以下是引用tryee在2007-3-20 20:12:00的发言:

由于不清楚你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基础,现在只能发表一点看法。

的确如你所说区域经济学的经典书目很多,但不同的书目写作的对象也不同。首先,你在帖子中提到自己原来并非学习区域经济学专业,更多学习是来自“实践”。我想说的是“经院式”的教学模式并非“迂腐”,他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问题的角度,提供给我们一个相对科学的研究框架。我想一个受过严格经济学教育的人不仅仅是可以减少与同行交流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并用学科分析工具或理论去分析问题。所以即使发现现实跟教科书的解释有很大差异也不应该太苛刻去评价“书之过”,因为会读书的人知道书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反思。其次,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联系实际。中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是非稳态,所以很多现象的确不能用现有的理论模型来解释。但另一方面,理论模型虽然抽象掉了很多现实基础却让我们更能够去关注问题的本质。国内很多人都会怀疑甚至评价国外模型如何脱离实际,但说实话又有多少人是在看懂别人的东西下做评价的?所以,只有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并能够与“大家交流”的人才能变得更加理性。最后,如果学习是功立的那么也许更要关注你所服务的对象,例如面向政府的课题和学术导向性的课题风格可能完全不一样。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两者本来并不矛盾,“大家”能够随时调节,“小家”只能做好一个方面。

说这么多,其实就想提醒一点要搞清出自己想做到什么“层次”,看的越高自己基础就必需越牢!避不过的如果要成功就一定早面对,说什么英语不好,经济学基础不好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借口!至于你提到的经典书目其实很容易解决,就是自己知道所感兴趣专业顶尖的大牛是谁,看他的文章或书目就可以了,看他参考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献就可以做为初始读物了,给他发邮件就知道自己开始最需要什么了,因为我想很多大家成功之前也有同样的困惑,只不过他们坚持到了最后!

  昨天还在怨天尤人,公司竟然要转型!我快气的吐血了,最后还跟我说,你以后不用把心思放在区域经济上面了。要把心思放在**上面~当会心里就在翻白眼,难过自己刚打算做点什么事就要面对这种也不能算是突如其来的变化(唉,早就有苗头了,没想到头头会当真的去发展)。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就是我昨天的想法!就在特别郁闷的时候,又回来看看。谢谢兄弟呀,回过头再看你这番话,怎么说呢,只能说谢谢了,我会坚持到我能坚持的最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8 14:11:00

好好做,有钱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8 21:06:00

楼主,我看你搞的区域经济学,跟政府打交道多,也搞规划吧? 我读研的时候做过政府规划报告,如十一五规划。现在也正在做国家开发银行的在我们当地一个区的发展项目。估计工作性质和你差不多吧。我的研究方向也是区域经济学,但我自己觉得学得也不扎实。虽然我还在给学生上区域经济学这门课呢!我是刚刚参加工作,我给学生用的书是吴殿廷的《区域经济学》。国内学者编著的区域经济学我基本都过目了,觉得人大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写的不错。当你要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又没有人教你,是自学,那么就先找这个领域的几本书来看看吧。一本书30元左右,你可以买5本才150,当然没必要买那么多,读了一本,你就知道区域经济学的大体内容了。

市场上容易找到的是如下几本: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高洪森《区域经济学》吴殿延《区域经济学》,这几本是典型的中国区域专业的教科学,你读其中一本就可以对这个领域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也就可以估计这些书对你研究的作用了。

但我更推荐:张金销,《区域经济学》和陈秀山的《区域经济理论》,写得更好,更有学术味道,也更实用。

说实话,从我做政府规划和开发银行的项目的经验之中,发现理论是最基本的,但真正拿来用的,是各种方法。比如,真正实用的是经济预测的方法、经济中的优化方法(包括效率评价),以及一些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而区域项目的行文范式,就象八股一样,项目区的基本情况,然后就是SWOT之类的分析,然后就是分析方法的运用,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说句实话,搞项目的区域经济,理论要求很不高,工具方法倒是要求得挺多。

所以,基于楼主的情况,我建议你好好读一本区域经济学,比如张金销的,然后学点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等,在工作中积累经一些写作研究的经验,基本就可以满足你的工作需要了。

[em10][em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9 22:26:00

各位人大的学长、学姐们,我是一名致力于考人大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大四学生,很想知道人大都该用些什么书,希望大家能帮一下我,谢谢了!考上了一定请你吃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11:13:00

http://202.113.23.180/jiaoxuegongzuo/jiaoxuegongzuo.asp

南开经院区域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上有研究生的课程及参考书目介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16:56:00
我很同意楼主的说发,当你想介入一个新的领域,必须要首先知道这个领域的权威和泰斗,那证明了你未来奋斗的方向.例如你想学营销,就读读科特勒,想做战略,读波特,想做管理,读杜拉克,同时还要正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更好的制定方案.也就是回答"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1 02:03:00
好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 01:53:00

与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区域经济与纯理论研究有所不同,理论研究需要抽象,而工作中需要将抽象的物化。

所以说,在工作中处理区域经济问题,重点是发现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问题,再分析当地的资源状况和优劣分析,再来运用区域经济中有的或一些创新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反过来服务于区域经济理论的提升和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 16:56:00

楼主的公司现在转什么业务方向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 21:54:00

我现在的专业就是区域经济学。方向是: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管理。

不过我也是转专业过来的。这些是我听别人介绍加上自己找到的一些入门书:

1《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陆大道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城市发展史》刘易斯芒福德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4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高教出版社 2001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3 11:15:00
其实,其实做区域经济应该是满有前景的。看,各地政府几年一换界,每界上来都想有所做为,外加中国有多少的县市呀,对吧?这自然就会请咨询公司做一翻策划,而且这几年政府对外脑的需求量满大的呢。对了,就我这些时日跟政府接触的心德,他们不怕花钱,但是一定要把事做到位,也就是能让他感觉到立竿见影的政绩,当然,也有一些是真心为当地发展而“高瞻远瞩”的。总的一句话,我现在觉得做区域经济方面的咨询是个满好的行业。我也不管公司怎么转吧,反正我还是照样学我的区域经济。安啦,不管他怎么转,再我看来那都是不靠谱的事。是不是觉得我有点“牛”。老板说东我往西,嘿嘿。其实不是啦,我就是阳奉阴违,安,上帝保佑,他永远也不会来这里看到这些话,要不然我就等着喝西北风。 不过我倒是满支持你们现在学区域经济的人,我觉得前景满好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4 15:03: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3 13:30:00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3 20:16:00
[em02][em02][em0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5 18:15:00
以下是引用adisonpxy在2007-3-20 14:36:00的发言:
把工作辞了,好好读书!没有别的办法!

f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1 21:42:00

咱们差不多呵呵。我也是从头开始。。

一起加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18 12:08:00
受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4 18:49:00
最近无事,很久没有来这里看看了,今天又来了,看了后,感觉启发蛮大的,特别是有些实例,不错,我觉得推荐几位在空间经济学领域里面比较有名的几位专家,包括他们的一些电话或是电子邮件地址也发出来,这样要学习的人就更容易了,我不是读经济学毕业的,也是计算机,不过我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00:55:36
lz消失了吗? 这么好的贴怎么就TJ了啊...
不管怎样,还是想说句谢谢,至少从lz的调研的那几段我就学到不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09:29:14
楼主实高人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1 21:06:35
区域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最大产出的学说。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资源在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是由于不同的理论,对于区域内资源配置的重点和布局主张不同,以及对资源配置方式选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以下对区域经济理论的十种流派作一介绍评价。
  杜能:农业区位论
  杜能在《孤立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理论:假定有一个孤立国,它全是沃土平原,但与别国隔绝,没有河川可通舟楫;在这一孤立国中有一个城市,远离都市的外围平原变为荒芜土地;都市所需农产品由乡村供给,都市提供农村地区全部加工品。在这种假设下杜能提出了各种产业的分布范围,或者说它们的区位。他把都市外围按距离远近划成6个环带,这些环带后来被称为杜能环。第一个杜能环被称为自由农作区,距离都市最近,主要生产新鲜蔬菜、牛奶等。由此向外,距离变远,运费增加,新鲜农产品可能因来不及运抵城市而腐烂韦伯:工业区位论并失去价值。故空间一个圆形带生产新鲜农产品不如其他产业生产有利,从而使这个带转变为别的农作物生产区。杜能根据当时的价格计算,如果在第一个环外生产粮食没有木材生产利润大,因此形成了林业带,生产木材供应都市能源消费。在第一个杜能环内不能发展林业是因为新鲜农产品生产比林业有更大利润,两种资源竞争排挤了林业,完全类似,林业带也呈环状,依次导出第三环为谷物轮作区,第四环为谷草轮作区,第五环为牧业区,第六环为荒芜土地。地租的差别全视距离都市远近而定,越近都市,地租越高,远则反之。
  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提出了他的工业区位理论。
  假定:(1)原材料产地是已知的;(2)消费地的位置和规模也是给定的;(3)劳动力不具有流动性,每个有可能发展工业的地位,都有相应的劳动力供给,而且每类工业的工资率是固定的,在此工资率下,劳动力可充分供给。
  韦伯认为,假定暂时不考虑劳动力成本和聚集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那么工业区位就是由运输成本高低决定的,运输成本会将工业企业吸引到运输成本最低的地点上去,运输成本最低的地点即为工业的合理区位,称为运输区位或运输指向的区位。在他看来,假定某
  一工业企业原料地和产品的消费地为已知,生产分配的运输成本主要是由运输距离和运输重量决定的。而运输重量与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性质有关。企业使用的原料可分为广布原料和地方原料,前者指各地普遍分布的原料,后者仅限于某地才能获得。原料还可分为纯原料和失重原料,纯原料的重量会完全转移到产品中,而失重原料只是转移部分重量。他认为,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分布状况决定着要不要运输原料,是纯原料还是失重原料决定着要运多少原料。韦伯还使用了原料指数和区位重两个概念,前者为所使用的地方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后者则为所使用的地方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的和与产品重量的比例。显然,原料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每吨产品所需移动的原料重量,而区位重表示的是生产每吨产品需要移动的总重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韦伯分别对生产某种产品使用一种原料和使用两种以及两种以上原料的各种情形下的运输成本最低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前一种情况中,工业区位可由原料指数的大小进行判断;在后一种情形中,可采用“范力农构架”方法对运输成本最低点进行求取。无论哪种情况,运输成本最低点即为工业企业的合理区位。
  除了运输成本之外,劳动力成本的地理差异也影响着工业区位,从而有可能使由运输成本决定的工业区位结构发生变形。区位的变化只有在新地点劳动力成本可以产生的节约大于为此增加的运输成本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他引入等运费线和临界等运费线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还提出劳动系数概念作为衡量工业企业受廉价劳动力区位吸引程度的指标,劳动力系数可表示为劳动成本指数与产品区位重之比。劳动力成本指数是每单位重量产品支付的工资成本,这一指数越高,意味着工业迁移到廉价劳动力区位可节约大量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区位吸引力越大,反之越小;而区位重越大,每吨产品所需运输的重量也越大,工厂迁移增加的运输费用越高,劳动力区位的吸引力越小,反之越大。韦伯还研究了工业的环境条件对工业企业向劳动力区位迁移的影响,其中人口密度和运输条件的影响较大。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劳动力密度也低,这样的区域往往是均质区域,各地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差异不大,工资成本对企业迁移影响较小。在运输方面,工业区位相距越近,运输越发达、运费率越低,企业迁移增加的运费愈低,从而迁移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就越大。正如在廉价劳动力区位上工资成本的节约可能导致工业区位的变化一样,由聚集、分散因素导致的成本节约也可能引起工业区位结构的改变。韦伯将聚集分为低级聚集和高级聚集。低级聚集是“通过企业扩张使工业集中化”,即企业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的聚集,这种聚集引起的成本节约来自于规模经济;高级聚集是指许多企业的空间集中,这种聚集可以通过企业间分工协作、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市场的完善以及共用基础设施而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至于分散因素,韦伯基本上将之视为聚集因素的对立面,认为分散因素的强弱与聚集规模大小有关,聚集会引起地租的上涨,因而会对工业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只有当聚集节约的成本大于因偏离原来的区位而增加的运费时,工业企业才有可能发生聚集。他提出可用制造业系数来判断工业的聚集倾向,制造业系数可表示为每吨产品的附加值与产品的区位重之比,某种工业每吨产品的附加值越高,说明这种产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工业过程本身的结果,也才有可能通过聚集大幅度降低成本,因而聚集对这种工业吸引力更大;但另一方面,如果产品区位重高,则表明偏离原来区位的运输成本越高,这种工业就越不容易向聚集中心迁移。此外,工业密度、运输条件等环境条件也影响工业聚集。
平衡发展理论
  平衡发展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中又有两种代表性理论,即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推进理论的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即通过对相互补充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解决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储蓄率,进一步扩大投资,消除供给不足的瓶颈。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因此,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平衡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但是一般区域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欠发达区域不可能拥有推动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如果少量资金分散投放到所有产业,则区域内优势产业的投资得不到保证,不能获得好的效益,其他产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即使发达区域也由于其所处区位以及拥有的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等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产业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因而也需要优先保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投资,而不可能兼顾到各个产业的投资。所以平衡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1 21:07:00
不平衡发展理论
  不平衡发展理论,是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该理论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少数“主导部门”,尤其是“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效应原理。关联效应就是各个产业部门中客观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联度,并可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来度量。因此,优先投资和发展的产业,必定是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也是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最大的产业。凡有关联效应的产业——不管是前向联系产业(一般是制造品或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还是后向联系产业(一般是农产品、初级产品生产部门)——都能通过该产业的扩张和优先增长,逐步扩大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后向联系部门、前向联系部门和整个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经济增长。
  不平衡发展理论遵循了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突出了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个理论出来以后,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分工贸易理论,最先是针对国际分工与贸易而提出来的,后来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贸易。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主要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以及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等。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增进区域利益。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认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而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两类国家或区域可从这种分工与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比较利益理论发展了区域分工理论,但它不能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与绝对利益理论一样,它是以生产要素不流动作为假定前提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赫克歇尔与奥林在分析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时,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这是国际或区域分工产生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并假定生产要素流动存在障碍,那么每个区域利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处于有利的地位。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补充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地域分工理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理论舍弃了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并假定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从而把比较优势当成是绝对和不变的;二是在分析中所包含的生产要素不够充分;三是完全没有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四是对自由贸易和排除****对贸易的干预的假定等与现实不符。
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批大雁等。
  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造成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佛朗索瓦•佩鲁提出。汉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该理论从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伸而来,认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场”。这个增长极可以是部门的,也可以是区域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
  增长极理论主张通过****的作用来集中投资,加快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或其它产业发展。这一理论的实际操作性较强。但增长极理论忽略了在注重培育区域或产业增长极的过程中,也可能加大区域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和产业增长极与其它产业的不配套,影响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的发展。
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但在重视“点”(中心城镇或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在国家或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生产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
  该理论十分看重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强调交通条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点轴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单纯的增长极开发,也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基本上是按照点轴开发的战略模式逐步展开的。我国的点轴开发模式最初由中科院地理所陆大道提出并系统阐述,他主张我国应重点开发沿海轴线和长江沿岸轴线,以此形成“T”字形战略布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1 21:07:23
网络开发理论
  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即各类中心城镇和增长轴即交通沿线,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在此基础上,网络开发理论强调加强增长极与整个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同时,通过网络的外延,加强与区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更大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网络开发理论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用。由于该理论注重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它的应用,更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累积因果理论
  累积因果理论,由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后经卡尔多、迪克逊和瑟尔沃尔等人发展并具体化为模型。缪尔达尔等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间的不平衡,即如果某一地区由于初始的优势而比别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那么它凭借已有优势,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得更快一些。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前者指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后者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区域经济能否得到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两种效应孰强孰弱。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回流效应都要大于扩散效应,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缪尔达尔等认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的有力干预。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心—外围理论
  中心——外围理论,首先由劳尔•普雷维什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主要是阐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间的中心—外围不平等体系及其发展模式与政策主张。20世纪60年代,弗里德曼将中心—外围理论的概念引入区域经济学。他认为,任何国家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区域分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其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外围(落后地区)相对于中心(发达地区),处于依附地位而缺乏经济自主,从而出现了空间二元结构,并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强化。不过,****的作用和区际人口的迁移将影响要素的流向,并且随着市场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的加快,中心与外围的界限会逐步消失,即最终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推动空间经济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这一理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即****与市场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既要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又要充分发挥****在弥补市场不足方面的作用,并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圈域经济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圈域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流。各国理论界和****对城市圈域经济发展逐渐引起重视,并加强对城市圈域经济理论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域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该理论把城市圈域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有一个首位度高的城市经济中心;二是有若干腹地或周边城镇;三是中心城市与腹地或周边城镇之间所形成的“极化一扩散”效应的内在经济联系网络。
  城市圈域经济理论把城市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意在推动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协调,对发展城市和农村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1 21:08:04
以上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7:22:00
做产业规划工具方法用的倒是挺多,但是这些工具方法去哪里学习了,请多赐教?有没有电子版的资料了,学习下,方便的话,交流下,我的QQ531296345,我是做产业规划这方面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9 13:37:04
很好的帖子,时间已经比较久了,希望学长学姐可以提供一些时下的比较合适的学习书籍和方法啊,算是与时俱进吧。
已经学到好多东西了,很受用,非常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9 17:59:45
找几本书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8 00:29:23
这个帖子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13:45:10
我也正是在学习区域经济学的,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18:46:36
你好,我是西北大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生,我把导师发给我研究生必看的区域经济学基础书目发给你,我本科也是数学出身,现在也是打基础阶段,所以这个书目可能对你有用,但是我最近要下资料,论坛币不够,所以。。。
附件列表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参考书.doc

大小:30 KB

只需: 10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