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日本的两大资源宝库———森林和海洋迄今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海底蕴藏的丰富甲烷水合物和矿藏潜力巨大,木材和淡水出口有待开发。文章呼吁日本充分利用本国资源,打破“资源匮乏”的误区    【日本《选择》月刊6月号文章】题:日本能成为“资源大国”
    两大宝库———森林和海洋
    “日本是没有资源的国家。”这句话在2 0世纪前半叶经常用作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二战后日本学校使用的《社会》教科书,将日本定义为“资源匮乏国”,并向孩子们灌输为了进口资源就必须制造出优质工业品的思想。的确,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排名世界第61位。相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来说,日本现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等矿产资源的储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日本却有着迄今为止都没有受到关注的两大资源———海洋资源和森林资源。日本拥有资源开发权的海洋面积,包括领海与专属经济区在内,共计447万平方公里,约为日本陆地面积的12倍。排名前三的是美国1135万平方公里,法国1103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1064万平方公里。日本虽然不及这三国,但也排名世界第6。这个事实颠覆了日本人通常认为的“日本是狭小国家”的看法。
    森林资源不能用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来考虑。原因是不同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会有很大差异。日本国土的大部分由森林覆盖,是世界上少有的森林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2%,排在不丹、芬兰和老挝之后名列第四位。美国是33.1%、英国11.9%、法国28.6%。美欧各国虽然有广袤的草原,但并不意味着拥有巨大的森林面积。中国受到荒漠化困扰,森林覆盖率仅为22%。日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贮藏的水分形成了河川或地下水资源,因此日本也拥有储量巨大的淡水资源。
    潜力巨大———甲烷水合物
    今年2月初,名为“地球号”的深海探测船从静冈县清水港出发。“地球号”搭载巨大的深海钻头,排水量超过5万吨,能从深海底部向地层内部钻探7000米深度。“人类将首次到达地幔”,人们对这艘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勘探船寄予厚望。
    “地球号”此次任务目的是对分布在爱知县沿岸日本南海海沟中的甲烷水合物(可燃冰)进行开采试验。目前在海底挖出数个深井进行监控和试验,这些都是为了明年1月开始的正式开采做准备。此次的开采试验不单单是为了采集样本,而是计划实施世界首次在海底开展的连续生产。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水合物是甲烷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中与水分子结合产生的化合物。虽然在美国、加拿大的陆地也勘探到了甲烷水合物,但这种物质主要储藏在海底。人们普遍认为日本近海是储量最丰富的地区。除了本州岛到四国岛、九州南部海上的南海海沟之外,现已探明北海道周边、日本海佐贺岛周边海域也储藏有大量的甲烷水合物。根据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 EC)的调查和推测,在日本列岛周边海域中蕴藏的甲烷水合物,按照现在日本每年的天然气消费量,足够使用超过100年。
    为什么不尽快投入生产,用来替代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呢?生产技术不完善、成本过高无法盈利等因素造成无法投入实际生产。但现如今又有人提出了借助JOGM EC等机构的技术开发手段,探讨商业化生产的可能性。甲烷水合物的商业化生产最早在几年内就有望实现。技术性课题的突破似乎正使这一切成为现实。
    转战海底———矿藏主战场
    由于海底火山运动产生的矿物积聚在热液矿床,其中不仅包括金、银等,还含有大量的锰、铬、镍等矿物。它们都是制作合金材料所需的重金属。已探明冲绳附近及南鸟岛近海的海底储藏有大量的锰矿。另外,近年中国限制稀土资源出口,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稀土勘探和开发热。有研究表明热液矿床、大陆架也含有稀土矿。
    一直以来,人类为了获得金、铜等资源在陆地上寻找矿床,不断挖掘矿产。陆地上易开采的金、铁、铜、锌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现在开始转向了较难开发的地区。当然,海底也有矿山,但大部分还都处于未开发的状态。现在各国都意识到,今后矿产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将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