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Mavens创始人Stephanie Pomboy访谈录
“假以时日,方知余言不谬”(Hear Me Now, Believe Me Later)是研究机构MacroMavens创始人、经济学家Pomboy写过的两份前瞻性报告的标题。第一份报告发表于2006年3月份,当时它预言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灾难性後果。而随後发布的第二份同名报告则陈述了这一泡沫会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今天,Pomboy发出了更加恐怖的预言:法定货币将消亡。法定货币即除了ZF法令规定其具有价值外,没有其他任何支持的货币。
在全球央行考虑采取更多宽松措施,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向国会描述美国经济面临的阻力之际,《巴伦周刊》上周与Pomboy进行了对话。贝南克讲到了年底税收自动增加、财政开支削减的问题,即所谓的“财政悬崖”。鉴于Fed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Pomboy认为长达40年的法定货币系统将在5年内崩溃。
巴伦周刊:目前什麽不在投资者的预期之内?
Pomboy:Fed将长期参与美国国债市场。一些人以为,在新一轮定量宽松(QE)措施的帮助下,美国将走出沼泽,因而进一步干预的必要性将会消失。但是Fed现在已经真正成为美国国债的唯一天然买家。在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无论是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还是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都在购买国债的同时,Fed不得不继续将美国国债货币化。这种做法最终将导致货币自然消亡。面对这种政策,不担心货币灭亡的风险未免太天真、太危险了。
巴伦周刊:一步一步来。下一轮QE会在什麽时候推出?
Pomboy:贝南克大大敞开了在必要时(取决于经济数据的表现)实施QE3的大门。我认为,下一届大选之前QE3就会问世。Fed在泡沫、危机之後采取的刺激措施获得的一项胜利果实是,金融资产价格再度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一天一天下跌,就是这一胜利果实一天一天腐烂。Fed正在努力激发财富效应,让高端消费者花钱,继而使迎合这一群体需求的企业招聘员工并增加资本开支,瞧,这样持续复苏的种子就种下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金融资产价格在上涨,高端消费者也确实在花钱,但问题是企业并不愿意增加人手、扩张业务。
巴伦周刊:投资者热衷的丰厚利润从何而来?
Pomboy:成本削减一直是提升利润率的主要动力,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GDP较危机爆发之前的复苏情况来看,其83%的增长归功于价格的上涨,仅有17%的增长来自需求的增加。这就解释了利润率的问题。企业总是能够把价格的上涨转嫁给消费者,即便是在最不必需的消费品上。观察零售额数据可发现,实际销量是比危机之前要少的。零售额的增长完全依赖于通货膨胀。消费者并未因为感觉良好而购买更多商品。他们花销更高是因为价格上涨。但是现在消费者正在接近极限。自2010年6月以来,家庭存款一直在减少。但是在过去三个月,美国家庭储蓄回升了650亿美元,表明消费者已经达到心理极限。中产消费者也开始学著量入为出。沃尔玛(Wal-Mart)已放低身段,接纳更广泛的客户群。而由于金融资产价格开始走软,高端消费也出现放缓趋势。当你看到高端零售商财运不济,中、低收入消费者开始精打细算时,那麽Fed就需要马上采取行动了。
巴伦周刊:这听起来可不妙。
Pomboy:消费者不会在一夜之间捂紧钱包。只是此前的复苏定律已经不再适用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长期的去杠杆化和消费者开支放缓,名义消费增速全面下滑,直至消费者对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感到满意。这方面还能蒙混过关。而企业方面,如果它们不能再转嫁价格上涨的压力,那麽利润空间将受到更大挤压。若Fed同时再次推出QE,那麽大宗商品价格压力可能再度加重,从而进一步压低企业利润率。目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尽管已经下调,但或许依然过高。对利润增速的预期亦然。
巴伦周刊:如果真的遭遇财政悬崖会怎麽样呢?
Pomboy:如果税率回到过去的水平,我绝对相信经济会重陷衰退──而且很可能是严重衰退。达成永久性协议会是个利好,尽管这并不能改变长期去杠杆化和通货紧缩因素。如果只是达成一个临时性协议,美国经济将陷入一种瘫痪状态,就像过去一年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财政政策制定者们真正实施一些有利的政策,则可能暂缓法定货币的消亡。如果数据非常糟糕,那麽美国就面临著实施刺激政策的紧迫性,而不会让企业和高端消费者明年陷入极度糟糕的境地。但这一可能性不高。
巴伦周刊:如果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获胜会如何?
Pomboy:理论上,这会为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更有利的背景环境,但具体仍要看他真正能够做到什麽,以及他到底有多激进。企业不会因为没有什麽更好的办法就持有2万亿美元现金不动,因为通胀会导致负回报率。一旦企业打开腰包(尽管速度较慢),一个可持续的复苏进程的种子就将播下。有悖常理的是,数据越糟糕,结果反而可能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