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861 0
2012-07-25
2012年07月24日16:54    作者:财新网 张艳玲

  2012年保障房建设目标由1000万套调整为700万套,原定五年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可能被放弃
      【财新网】(记者 张艳玲)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下,从2011年起,保障房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的硬性任务。不过,财新记者获悉,这种“中央下达指标,地方完成任务”的模式引发中央与地方的新一轮博弈。
  按照原来的方案,中央政府规定从2011年起,用五年时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2011年建设任务是1000万套,2012年1000万套,之后三年还要再建1600万套。为了保障建设计划的落实,中央政府为各省分配了建设指标,并定期公布建设进度予以督促。
  事实上,囿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保障房分配监督方面的困难等现实问题,上述指标又有所下调。2011年12月22日,在全国住房保障工作会上,住建部明确2012年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总量下调至700万套。而据财新记者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在今年5月底作出了进一步改变上述硬性分配指标建设方式的尝试。当时住建部发布一份通知,要求各地根据“资金、需求”等实际情况,自行拟定并上报2013年—2015年保障房建设计划。在6月底,各省已将计划数据上报住建部。不过,据财新记者了解,各地上报的计划数量远低于中央政府的预期。
  一位地方住房建设系统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2012年建设目标已下调至700万套,这次调整则意味着未来三年,中央政府将不再给地方分配建设指标。原计划3600万套的建设目标将不再被提及,保障房建设任务将由地方自主决定”。据这位人士分析,之所以调整指标建设模式,是中央和地方博弈的结果。这种从上到下的指标分配,也为地方保障房建设、分配带来困扰。
  保障房指标分配模式和既定建设指标是否会进行调整?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中央原本有意调整指标分配方式,但由于地方上报的“数量太少、积极性太差”,所以决策层仍考虑在现有地方上报数量基础上,给部分省份增加建设任务。原计划3600万套的建设总量是否调整,尚未有定论。
  事实上,对“3600万套”是否合理的质疑早已出现。在2011年10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中“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新闻发布会上,严以新委员质疑“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依据不是十分充分”,并指出“各地需求差异大,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也在会上明确表态称,将根据地方建设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据此实事求是地确定“3600万套原定的规划数是不是要进行调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