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效应分析
1.中介效应分析概述
中介效应分析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研究(Wood, Goodman, Beckmann, & Cook, 2008),如心理学(MacKinnon, Fairchild, &Fritz, 2007; Rucker, Preacher, Tormala, & Petty, 2011),管理学(Mathieu, DeShon, & Bergh, 2008)和传播学(Hayes, Preacher, &Myers,2011)等。Rucker等(2011)统计发现2005至2009年间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JPSP) 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PSPB)上59%和65%的文章使用了中介检验。中介分析之所以如此流行,主要取决于如下几点原因(MacKinnon, 2008; MacKinnon, Fairchild, & Fritz, 2007):第一,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在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其次,中介变量是社会科学诸多理论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第三,方法学上的挑战,中介效应检验的精确性激起了方法学者的研究热情,新的方法或检验程序不断更新(Mathieu, DeShon, & Bergh, 2008)。中介变量存在于多种模型,如路径模型,SEM,纵向模型(MacKinnon, 2008; von Soest & Hagtvet, 2011)和多水平模型(Preacher, Zyphur, & Zhang, 2010; 温忠麟等, 2012)等,下面介绍在路径模型的框架内结束中介效应分析,这里介绍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情况,潜变量路径分析(SEM)中的中介效应分析放在第8章介绍,关于其他模型的中介效应分析的内容可参见MacKinnon(2008)和温忠麟等(2012)的专著。更多内容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b03f7d010145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