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考过P,过来说说体会。我这次的准备时间太过仓促,准备P不到6天。这六天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工作,而非备考。所以时间太紧张了。
1. 建议大家把时间留宽裕点。我的朋友告诉我他备考只用2天。我的经历表明,两天之内要把sample全部做完是很难的。反正我两天做不完。所以不排除朋友有吹牛的成分,或者他说的两天是泛指时间短,我理解得太死了。概率统计学得好的同学建议也留10天左右。我概率统计,高级概率论(以测度论为基础)、随机过程都取得不错成绩。但是毕竟有些细节会遗忘。而且每门课的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条件期望是高级概率论里面极端重要的概念。但是高级概率论里面常常是conditional on a sigma algebra,和精算里面要求算具体值的侧重点显然不同。另外一个很大的区别是精算这个东西是纯应用的。和纯数学里面对严谨性的要求不同。例如,大数定理部分三七二十一用上一通。样本量只有几十个也在用。这地方只有转换思维适应这种考试。
2. 注意考试中心的一些细节要求。我的监考官以非常严厉的语气要求我不准带书包进入。考试规则说不准带大包,我于是带了一个小书包。监考官反复讲是坚决不许。我放在大厅里都不行。其实储物柜是能容纳我的小书包的。Anyway,这些事情跟她争有什么价值呢。我只好叫同学来把我书包拿回去。所以大家注意点细节,以免影响心情。
3. 考试准备材料。如果你概率统计学得好,用sample确实差不多了。我原来在国内的时候教材没怎么讲moment generating function,国外的教材一般都有这个内容。把sample要好好做。我只看过sample。没有看任何教材。我推荐下我用的一个概率统计的公式总结。只有两页。我有意找一个这么短的。我看有的博士生的办公室里面也贴着这个。总结就要越精简越好。详细的资料可以查书或者wiki. 当然这样做也需要稍微提前。万一你在sample里面发现有没学过的知识可以及时复习。就我的印象而言,国内的教材对conditional density function也讲得不多。当然这还取决与你选用的具体教材。或许你的教材讲得很全。另外你做了sample之后对考试委员会认为的重点和出题 方式就很熟悉了。另外补充一点,Exam P 应该是没有近年的真题和答案的。我原以为有,找了半天只找到2000年左右的Exam 1的内容。那个考试题量为40道,考试的重点也与现在有较大区别。
好了附上一个概率统计的两页总结。注意下这个总结并不完整,且包含有少量超纲内容,例如Kolmogorov's 0-1 Law就是我们在高级概率论里面的内容,这个考试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