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问题 增加货币量为什么降失业水平?
谢谢大家了!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在非货币中性的假设条件下,还有存在货币幻觉,名义工资提高,人们会误以为财富增加,增加购买力,需求增加,投资增加....
非货币中性是什么意思?
中级宏观经济学中认为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8 5:05:40编辑过]
宏观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均与解决失业紧密相关。因为表面上看,失业是由劳动市场的供求矛盾引起的,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包括资金市场、商品市场的综合关系的失衡。凯恩斯的就业理论阐明: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总需求上升,导致价格上涨,总需求上升则会使就业增加。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对英国一个多世纪的各失业和货币工资的在关资料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关系,即失业率较低时,工资趋向于上升,而当工资上升时失业率也较低;高失业率则会降低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
一 货币的大量发行会增加通货膨胀率
二 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两者反方向运动.
所以货币发行量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进而失业率降低
简单一些讲:
增加货币量是一个刺激经济的操作,这点你应该明白。
市场上的货币多了,意味着经济的增长,显然会导致就业的增加(邓肯定律)。
当然,楼上的观点我是赞同的!这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