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1.地震 断裂与石油
2012.7.26
从油气资源有机成矿的理论出发煤炭和油气资源很难并存,可地质断裂带附近往往二者并存。
过去找到油气资源就往远古动植物沉积上寻找原因,可从概率论出发世界各地的远古动植物沉积应该接近平均,可油气资源的分布并不平均,大油气田附近岩层中的有机质含量也非常低,根本不足以形成油气田,包括中东在内。可从油气资源的无机成矿理论出发情况就不同了,不但可以迅速发现大的油气资源,还可以很容易的解释成因。
打开世界地图,油气资源的分布都在地质断裂带附近,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如果油气资源是地表物质的有机成矿,当然是挤干抽净为好。可如果是化合物重组的所谓无机成矿,挤干抽净就是一种愚蠢的行为,类似杀鸡取卵!最好的生产方式应该类似奶牛挤奶,间歇进行。
长期封闭油气资源也不是聪明的做法,根据压力变化控制生产节奏是最佳选择。
从油气资源无机成矿和沿地质断裂带分布的理论出发,我国的油气资源地质勘探还存在许多空白:东北东部,特别是吉林、黑龙江省东部;山西北部;四川、贵州西部;西藏东部;云贵交界处;福建省。
我是对照网上查到的我国地震、强震分布图与石油资源分布图提出上述观点的,而地震、强震分布与地质断裂带密切相关。
地震活动是一种自然灾害,与地心压力增加密切相关,而油气资源的开采可以有效舒缓地心压力,减少地震的发生,可谓一举两得。所以,与其千里迢迢到国外去寻找、购买和开采油气资源,不如把国内的文章做足,以内为本,以外为辅。
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也是地质断裂带发育和活动的区域、地心压力不平衡的区域,应该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成功的概率高,减震的效果好。当然,由于钻井深度的限制,油气资源开采不过是表面“放血”,只能间接减压。如果持续大规模的进行,防震的效果可能更好。不过地震的原因很多,地心压力的变化只是原因之一,还有深浅之分,指望油气资源的开采彻底解决地震问题是幼稚的。
火山是地心压力的减压阀,每次喷发都会浪费大量的油气资源、污染环境,科学开采油气资源可以减少这种损失。
塔里木盆地周边有两条地质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油气资源储量可能全国第一。准格尔盆地与其类似,但北面的地震活动区域有限,不利于油气资源的形成,储量可能逊于塔里木盆地。
台湾海峡两边都是地震活动频发区,位于地质板块边缘,可能形成我国最大的近海油气田。
南海也是地质断裂带怀抱区、地质板块怀抱区,油气资源储量不应次于英国北海。
我们有这么多地质断裂带、地震高发区,既是不幸,也是万幸。如果与油气资源无关,就是不幸;如果与油气资源有关,就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