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隐藏的内容
利率下调后银行的应对措施以及专家解读
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中,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再次得到明确重申。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被货币当局明确为2012 年需要做好的工作。6 月7 日,人民银行在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扩大了贷款浮动范围,首次上调存款浮动区间,银行间存款竞争开始显性化,标志着是利率市场化推进迈出重要一步。
第一次降息后,五大行(工、农、中、建、交)上浮活期与一年及以内定期;第二次降息后,将活存利率调回基准,但提高了定存上浮比例。两次降息后,股份制上市银行均选择将活期、定期3个月、半年、一年各期存款利率上浮10%。两次降息后,80%的城商行1均选择将各期存款利率均上浮10%。
图1: 两次降息后五大国有银行存款利率调整差异(相对于基准利率)
利率两次下调后, 国有五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由于利率浮动差异,逐渐分化为三大梯队。
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形成了第一梯队,利率上浮范围最小。以一年期定存为例,公布的利率为3.25%,相对于央行基准利率3%上浮了8.3%,而一年以上定存利率均执行央行基准利率。
第二梯队是以中信、华夏、光大、浦发等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均为3.3%,相对基准利率上浮至上限10%。一年以上定存利率和五大行一致,看齐央行基准利率。
第三梯队则是各家城市商业银行,除了一年期定存利率与股份制银行一样均上浮10%到顶外,南京银行、广州银行、渤海银行等一年以上长期定存均浮动到顶,中长期定存利率为三大梯队中最高,体现出了在长期定存方面的存款利率优势。
图2: 各家代表性银行存款利率表
银行 活期 定期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工商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建设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中国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农业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交通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招商银行 0.385 2.86 3.08 3.3 3.75 4.25 4.75
中信银行 0.386 2.87 3.09 3.3 3.75 4.25 4.75
光大银行 0.387 2.88 3.1 3.3 3.75 4.25 4.75
华夏银行 0.388 2.89 3.11 3.3 3.75 4.25 4.75
广发银行 0.389 2.9 3.12 3.3 3.75 4.25 4.75
兴业银行 0.39 2.91 3.13 3.3 3.75 4.25 4.75
渤海银行 0.391 2.92 3.14 3.3 4.125 4.675 5.225
浙商银行 0.392 2.93 3.15 3.3 3.75 4.25 4.75
民生银行 0.393 2.94 3.16 3.3 3.75 4.25 4.75
宁波银行 0.394 2.95 3.17 3.3 4.125 4.625 5.225
深圳发展银行 0.395 2.96 3.18 3.3 3.75 4.25 4.75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0.396 2.97 3.19 3.3 3.75 4.25 4.75
北京银行 0.397 2.98 3.2 3.3 3.75 4.25 4.75
上海银行 0.398 2.99 3.21 3.3 3.75 4.25 4.75
天津银行 0.399 2.1 3.22 3.3 4.125 4.675 5.225
北京农商银行 0.4 2.101 3.23 3.3 3.75 4.25 4.75
上海农商银行 0.401 2.102 3.24 3.3 3.75 4.25 4.75
专家解读: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表示: 央行两次调息,除了降低地方ZF和国企的还款负担,看不出对实体经济有什么促进作用。制约投资的既不是贷款,也不是利率,而是能够赢利的投资机会。真实利率本来就是负的,减息后更低,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增加通胀压力,储蓄者和工薪阶层是最大的输家。不改革,单靠财政和货币政策,恐怕过不了这一关。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存贷款利率浮动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必然一步,对于居民来说,存贷款可以货比三家了,而银行也可以更自主地选择目标客户,服务出现差异化,能针对不同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瑞银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此次央行不对称降息并且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说明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推进,促进银行之间的竞争,但短期来看银行息差减少,将挤压银行的利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再次非对称下调存贷利率意义在于:1、释放货币政策目标移向促进实体经济回暖的重心上,鼓励投资和消费。至于银行流动性不足的现状未来还会降存准率。2、物价继续下滑,给降息留出空间,这也是国际政策协调的举措,欧洲央行有可能也降息。3、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未来相关人民币国际化扶持政策会出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此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但时点上比预期的略早。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放松,年内还有可能再降息一次,存准率也会进一步下调。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央行今天降息时间点还有些意外,降息间隔时间点有些短,中国当前经济已经进入降息周期。此次降息未必预示下周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逊于预期,5月份的降息也是先于经济数据实施的,但结果并不表明当月的经济状况有多差。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降息时间比市场预计提前。或主要由于两方面,第一是通胀迅速回落为降息提供空间,第二是反映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乐观。随着6月份经济数据近期的公布可以得到印证。他预计,年内还有一次降息,在本轮降息之后观察1-2月。而随着外汇占款回落及短期国际资本外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也很高,年内或还有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