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B股股民的辛酸事:入市被套11年
2012年08月07日 10:11 荆楚网-楚天金报
新浪财经 > 证券 >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120807/101112778721.shtml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章祥
“赚了钱可能很快就跑了,亏了钱就长期拿着,不解套不卖就会不算真正亏损”……这恐怕是我国绝大多数被套牢股民不成熟投资心态的真实写照。
然而“
闽灿坤B(
0.450,
0.00,
0.00%)(200512)退市风波”,却搅乱了广大股民、特别是B股股民的思维惯性。记者近日采访了江城最早一批B股投资者,原打算坚守B股的他们,频频追问:B股将何去何从?
B股退市风波 乱了江城股民的心
或许许多江城B股股民早已忘记自己曾买过甚至是现持有的B股的名称,但却对远在厦门的闽灿坤B印象很深刻。
7月23日,闽灿坤B发布第一份《关于本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提示股价低于一元人民币面值,有终止上市风险。此后,连续8天跌停。截至8月1日收市,股价报收于0.45港元。
闽灿坤B的退市风波,让武昌B股股民石斌极度悲观地认为,在现有的退市制度下,B股股民持有的股票,可能留给子孙后代的是张毫无价值的“白纸”,只有电脑数据库里还留着他们买过某只B股的痕迹。像石先生这样担心的B股股民不在少数。
如果闽灿坤B是只*ST类个股,那么以上担心可能有些多余,但闽灿坤B偏偏是只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个股。
公开资料显示,闽灿坤B自1993年上市至今,营业收入从1994年的5.3亿增长至2011年的29.14亿。上市18年间扣去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亏损金额,累计实现净利润约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现金分红比例可在A股上市公司中排192位,已比大多数
沪深300(
2388.873,
3.26,
0.14%)成分股慷慨得多。
有业内人士对闽灿坤B的股民心态作了以下剖析:对于这个成交量小得可怜的市场,买入闽灿坤B的股民一般都是看中上市公司价值,长线持有者居多。无奈的是,在退市新政影响下,他们有可能成为第一批牺牲者。此时他们的心情是矛盾的,虽然深知闽灿坤B股价已远远被低估,不舍得低价割肉卖股。但同时也惧怕退市后会失去有效监管,闽灿坤B会被大股东低价私有化。
按照现行的退市制度规定,A股公司、B股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应当退市。截至8月1日,闽灿坤B已连续18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不过,让闽灿坤B股民看到一丝曙光的是闽灿坤B8月1日晚宣布停牌。
坚守“凌云B” 10万美元缩水七成
记者近期采访了持有闽灿坤B的一些江城投资者,他们10多年炒B股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让时光先溯回2001年2月19日,原本只限于境外投资者的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开放。石斌和柯永因在此之前持有一定的外汇,他们很快开立B股账户,并开始交易B股股票,成为江城最早一批B股股民。
石斌一开始投进去1万美元的外汇,他买的凌云B一路走高,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有70%之多的升幅,收益十分可观。可能是赚钱很容易让人冲动,他竟没跟妻子商量,便把妻子辛辛苦苦在国外赚的10万美元分批买进了凌云B,并期望能获得翻倍的利润。
而凌云B长达5年的熊市,让他几乎绝望,他于2006年2月斩仓出局,后来经不住行情走牛,几个月后,他以割肉价两倍的价格再度买回凌云B。2007年凌云B随大盘一度狂涨,但由于中途一次退场操作,2007年的最高价也没有让他全线解套。
石斌一直抱着不解套不出来的心态死守着。再度持有凌云B后的5年多的时间,他一门心思坚守,虽然如今账户只剩3万多美元,他相信2007年的大牛行情还会卷土重来,凌云B终有让他解套的那一天。但近期闽灿坤B退市风波,使他的梦想凉了大半截,他担心B股账户的股票资产会有一天分文不值。
相对于石斌来说,几乎同一天进军B股市场的柯永显得要老到些,他的本金一直是他最初投进去的1万美元,入场后买过振华B、锦江B等业绩较好的个股,并且通过做波段,以回避大盘回调。
柯永做股票有个原则,就是个股业绩一定要非常优秀,买得放心,睡觉踏实。在他炒作个股中,非常成功的要数伊泰B,收益率倒是有好几倍,可惜的是买的股数不太多。
今年7月底,他持有的B股市值为9000多美元,11年多的时间,收益率仍为负数。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几年重仓持有的东电B业绩出现了下滑,使他损兵折将。
柯永所在证券营业部国泰君安证券
(微博)武昌一家营业部投资顾问鲁先生分析表示,柯永应属B股市场上较为优秀的客户,虽然他的炒作策略回头来看也可圈可点,不过,如果能把握一下离场时间并作适当休整,柯永完全可以笑傲B股市场。而面对熊牛交错,股指大幅震荡的B股市场,柯永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蓝筹B股的理念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面对闽灿坤B即将退市,柯永向记者表示,他可能会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仓位,相信业绩优秀且稳健增长的B股不会受太大影响。
借户炒B股 进去容易出来难
如果说闽灿坤B退市后,还有可能出现一丝转机,那么杨方古涉足B股却遭遇了比退市还要尴尬的困境。
自从2001年2月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闸后,杨方古也想从中分杯羹。可惜的是,杨方古自己没有合法的外汇账户,于是打起借账户炒B股的主意。
杨方古给母亲86600元人民币,以此换取了继父闲置的1万美元外汇账户,并托朋友帮忙牵线搭桥,在得到一家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许先生容许后,他将1万美元的外汇划转至该证券营业部指定的外汇账户,然后凭银行出具的进账单,用继父的名字在该证券营业部开了户。
杨方古炒B股也是赢少输多,几年下来股票市值亏得仅剩2000多美元。虽然几千美元的损失对杨方古来讲,算不上什么大事,但他还是对B股非常失望,就在B股比较低迷的时候清仓出局。
然而,此时杨方古才发现,本属于他的2000多美元这时无法划到他的账上,证券营业部理由很简单,杨方古的继父已过世,该B股账户的资产,只能作为他继父的遗产来处置,需要杨提供一系列证明,包括对此并不知情的兄弟姐妹们承诺或证明书等。
考虑家庭的复杂关系,杨方古找来朋友证明当初开户是经过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许先生的同意才开的,希望证券营业部网开一面,特事特办。但证券营业部以前任负责人许先生早已离职为由,强调他们绝不会挪用杨的2000多美元,只是划转需要走法律程序。
“进去容易出来难。”杨方古借账户炒B股遇到这样的麻烦事,提醒股民朋友须规避借他人账户炒股的风险。
1000美元入市 牢牢被套11年
2001年2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下达向境内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的通知规定,当时持有现钞的投资者只能从“6·1”起开始进入B股市场交易。于是,从2001年6月1日起,B股市场迎来了第二批大规模的投资者。
家住汉口台北路的李晶晶就是典型的第二批B股投资者,她在当年5月通过做外贸的朋友,用16600元人民币兑换了2000美元,在开了B股账户后,她拿着1000美元入市。
相对幸运的第一批B股投资者而言,李晶晶是在当年6月份较高点位进场的,一进去就给深深套住了,可以说,自从进场的那天起,她账面上的市值就从未超过1000美元。
最初,考虑本金不多,就买股价较低的个股,她至今还记得她所买的第一只B股大化B,当时买了1300股。
她一直将这1300股大化B守到了2006年11月份,由于她买的
海欣股份(
6.85,
-0.08,
-1.15%)(A股)涨势不错,她才将大化B换成了海欣B。自此,她账面市值由最低的200美元反弹至700多美元。
眼看就要解套了,她却不知从哪得知的消息,ST华源B(现为大名城B)欲重组,她毅然决然地将涨势较好的海欣B换成了1700股ST华源B。
随后,海欣B一度涨至1.7美元以上,若她当时还持有海欣B,恐怕就由巨亏变为了盈利40%之多。这着实让她后悔了好一阵子。
2008年4月,ST华源B正如其所愿停牌了,停牌时的收盘价已不足她介入价格的一半。
去年10月,ST华源B重组成功并更名为大名城B。这本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对李晶晶来说,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就在那时她从股市上又学到了此前从未听说的词汇“缩股”和“让渡”,并亲身体验“缩股”给她带来的账面亏损。她原本持有的1700股ST华源B,通过缩股、让渡变成了969股大名城B。
李晶晶女士坦承,目前交易所提及通过缩股方式,来解决B股退市问题,对B股投资者而言,顶多能起到避免退市个股市值为零的微小作用,B股定位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缺乏赚钱效应的市场最终会被投资者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