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层面
1、国内:中国需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支持经济增长
中
国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周三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中国需要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果断地进行调控,防止经济增速滑出预定目标区间。
中国政府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在7.5%,但很多分析师将该水平视为实质上可接受区间的低端。中国第二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6%,增幅低于第一季度的8.1%。
文章写道,总体看,未来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客观需要依然存在,而近几个月来通胀水平的加速回落,也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文章称,中国央行要继续发挥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和存款准备金率对熨平流动性方面的作用。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央行已经两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自去年11月份以来,央行还三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央行上周表示,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显示出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在不断加重。
2、国际方面
增长担忧及欧债危机拖累全球制造业下滑
7
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二个月萎缩,同时衡量企业未来活动的指标显示制造业的低迷状态将一直持续到秋季。
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的制造业报告也同样悲观,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因为欧洲财政危机和中国经济放缓受到了极大打击。
中国7月份制造业活动虽然扩张,但当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去年11月以来的最差水平。欧元区制造业活动的下滑速度更是创下三年多来之最。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简称ISM)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制造业PMI从6月份的49.7微升至49.8,位于荣枯分水岭50下方。6月份是美国制造业自2009年7月经济开始复苏以来首次出现萎缩。
ISM报告的细节更是显示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未交货订单减少,企业库存大幅增加,衡量未来生产活动的重要指标--新订单指数仅从6月份的47.8微升至48,暗示企业正在消化老订单,但接不到多少新订单。
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下滑,之前表现一直不错的就业指数从6月份的56.6大幅降至52,说明企业虽然仍在招人,但它们担心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未来是否真的需要额外人手。
负责ISM制造业调查的Bradley Holcomb表示,全球经济放缓开始对制造业产生影响,没有迹象显示未来几个月制造业的不景气状况会发生重大改变。
中国7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从6月份的50.2降至50.1,连续第三个月下滑。韩国7月份制造业PMI从前一个月的49.4降至47.2。澳大利亚7月份制造业活动萎缩至三年新低。
欧洲工厂萎靡不振已经有了一段时间。Markit Economics公布,欧元区7月份制造业PMI从6月份的45.1降至44,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新订单指数降幅创欧元区之最。
ISM的调查发现,市场对美国产品的需求减弱正在影响美国出口。但Pierpont Securities的经济学家Stephen Stanley指出,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11月大选前财政、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
虽然制造业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再像三年前经济刚刚复苏时那么明显,但住房市场等一些重要行业近来的表现已有改观,不过消费者和企业总体开支仍令人失望。就业市场维持疲软,但已经不像几个月之前那样快速恶化。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 (ADP)周三发布的全美就业报告显示,7月份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增加163,000人,远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涵盖政府员工的美国官方非农就业数据将于周五发布,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95,000人,增幅高于6月份的80,000人,但仍不足以拉低失业率。
股市波动
重磅数据明日公布 股市影响几何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66,20120808243743522.html
公司经营和公司估值
国务院力促流通产业发展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66,20120808243691597.html
商务部研究院报告预警:上市公司财务安全为近四年最差
http://stock.caijing.com.cn/2012-08-08/11199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