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42 2
2025-06-07

这些趋严的政策与过去较长时间内期刊的宽松要求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前,期刊并未强制进行可复现性审查,审稿过程中对数据和代码的核查往往流于形式,许多论文在发表时甚至未提交任何复现材料。
不过,近期经管顶级期刊上的论文展开了许多讨论,涉及期刊包括《中国工业XX》等许多最新研究在复现过程中发现,若严格按照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操作流程执行,原文中原本“显著”的结果往往不再显著。更有甚者,一些研究借鉴了国际期刊中的方法,但在实现过程中存在关键性误读或误用,导致方法本身并不成立。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被误用的方法在中文期刊中被频繁引用,逐渐演变为系统性错误范式,在学术圈中广泛传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研究的可信度,也引发了对“如何构建我国自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深刻反思。如果所谓的“自主”是建立在对国际方法的误解、对技术路径的简单模仿以及缺乏实证规范的基础上,那么这种话语权无疑是空中楼阁。建设真正有质量、可信赖的我国自主经济学体系,必须以严谨的计量方法、可复现的研究规范和透明的数据处理作为前提。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误学”与“误用”往往具有路径依赖性。一些研究者在引用国际期刊中的方法时,往往只关注方法的“形式”,却忽视了其适用前提、数据结构假设与识别逻辑。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错误方法一旦在顶刊中发表并被高频引用,便容易形成“学术惯性”,被后续研究者广泛模仿和复制,最终演变为系统性误用。这让许多后续成果建立在错误的技术与逻辑基础之上,从而导致“错误知识的积累”问题。
从构建我国自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极具破坏性。真正的“自主”不在于是否使用中文发表论文,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并正确运用国际前沿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问题提出具有原创性和解释力的理论突破。否则,“话语体系”的构建将缺乏方法论根基,难以获得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认可。
而导致我国顶刊实证研究复现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研究设计与统计策略层面的问题,也有数据与代码的技术问题,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学术激励与评价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5-6-8 11:40:27
C刊体系积弊已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8-18 18:43:34
把论文发在祖国的大地上,需要评价机制的深度改革,每年成千上万的给国外期刊送人民币,还美其名曰学术国际化,疯狂内卷病态的学术风气毁灭多少后进的信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