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在我国,现金流量表使用直接法编制。下面来做具体说明: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现金流入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以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填列。
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期末 – 期初)+应付账款(期初 – 期末)+应付票据(期初 – 期末)+预付账款(期末 - 期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一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一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一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一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税费包括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可以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应收补贴款、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等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填列。
③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这个项目包括罚款收入、个人赔偿、经营租赁收入等,可以依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2)现金流出。
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可以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填列。
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迸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期末一期初)+应付账款(期初一期末)+应付票据(期初一期末)+预付账款(期末一期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一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一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一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一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②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可以根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本期发生额填列。
公式: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减少(期初一期末)+应付福利费减少(期初一期末)
③支付的各项税费。包括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可以根据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印花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填列。
公式: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已交增值税等
④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包括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支出、经营租赁支出等。可以根据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