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要人性化
安全似乎是个生硬的字眼。无论是《安全法》、《劳动法》、《建筑法》,还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伤保险条例》
……这些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所阐述的每一条制度、每一个规定都是尽量使用最严谨的语言、最简洁的表述来告诉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什么需要警惕,做什么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人们读起国家大法来不会有温暖的感觉,更不可能像读小说、读散文一样娓娓道来。比如
“十不吊装
”,就是说不准怎样吊、不准吊什么、不准在吊物下站立,诸如此类。俨然一个紧绷着脸,身着米黄色工作服,胳膊上箍着红袖标的老者在那里对我们说教。
人都有点逆
反心理,很难接受严厉的批评。即使勉强接受,也必定左耳进右耳出印象不深。那么如何将冷冰冰的规章条例变得温暖,如何让严肃的说教变得让人心悦诚服,这就得看管理者的水平了。
安全员并不是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在工地干上个一年半载,读几本安全规范,背几章条例守则就能做好
的。要让安全深入人心,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不断的思考,最起码要有一颗爱心,要有一个让所有员工的家庭都幸福的理想,更要有人性化管理的技巧。要做到这些不容易。
有个工地,工程一开工就面临着安全学上最严峻的三大难题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