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022 6
2012-08-15

必须 把分配制度改革当作落实“7.23”重要讲话,把出台“总体方案”当作“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大事来办!



来源:人民网>深入讨论>发表于2012-08-15 14:09:35
    据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对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从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角度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提出了“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要求。

    8年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终于进入了出台“倒计时”的时刻,“总体方案”能否在落实17大以来在初次分配中“两个提高”上拿出点可操作、能见到实效的具体举措来,可以说,这既是人们多年来的期待,也是眼下“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改革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是基础,初次分配中的“两个偏低”是痛处。

    17大对初次分配“两个提高”的决策部署,算是找对了病根——初次分配,触到了“痛处”——“两个偏低”。

    分配制度改革,必须“痛改前非”。真想把“两个提高”落到实处,就不能不下决心“痛改前非”:

     一,在初次分配中调整“国民”所得比重,实行留利于民—— 国家、政府不与民争利,蓄水养鱼。

     二,在初次分配中调整“劳资”所得比重,降低、减轻初次分配对劳动不公的程度,实行还利于劳——完善工薪制度,遏制“利润侵蚀工薪”;探索、创新收益分配制度,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资本不再独占收益。

     日前,《学习时报》有文章提出:【早在2007年,收入分配问题就引起高层的重视,当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此后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但事与愿违,“两个比重”非但没有提高,反倒继续下降。】——摘自2012.07.09人民网>>理论导读>>“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需要什么”.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两个提高”的决策部署,此后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为啥会落空乃至出现事与愿违?难道不值得深刻反思?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邓小平.

       剥削与两极分化是密切相关的,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只有消灭剥削,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待剥削,对待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态度有本质差别。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像小平同志这样旗帜鲜明,态度简明,来不得半点含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通过逐步“消灭剥削”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目前是否存在两极分化?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两极分化作为一种趋势和日益临近的威胁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不应当回避。同时需要明确,导致贫富两极分化趋势的主要原因,绝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来自于所谓的国有经济的垄断和政府的过多干预,而是来自于财产占有差别的日益扩大和劳动与资本利益的日益分化。

    广西农民工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

       这是现实中贫富分化的真实写照。“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两极分化的根源并不复杂,其实您也是明知故问,其实谁都心知肚明,老板们与广大朱孔孟们的两极分化,决不是劳动差别有这么大,也决不是缘于国有经济的垄断和政府干预,而是来自于财产占有差别的日益扩大和劳动与资本利益的日益分化,资本可以使人致富,而劳动、勤劳却无法致富,归根到底就是旧的分配制度对劳动不公!

    两极分化作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只会自我强化,不会自行消失,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是普遍的情况。朱孔孟兄弟的话更直白地告诉大家:只有逐步“消灭剥削”——变革对劳动不公的分配制度,创建新的分配制度,才能逐步“消除两极分化”,只有逐步“消灭剥削”——变革对劳动不公的分配制度,创建新的分配制度,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酝酿多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分配制度改革,不同于非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改良,是着眼于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改革,是为落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决策部署提供制度保障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敢于对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剥削——对劳动不公的分配制度亮剑!

    盛传将要出台的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应该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方案,一个落实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变革对劳动不公的分配制度,创建新的分配制度的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一个为落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决策部署提供制度保障的方案,一个敢于对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剥削——对劳动不公的分配制度亮剑的方案。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两个提高”的决策部署,此后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为啥会落空乃至出现事与愿违?难道不值得深刻反思?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邓小平.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分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总想回避“这个道理”中所提醒的要逐步“消灭剥削”,不敢对剥削亮剑,以至于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迟迟不能出台——没有及时为”两个提高“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7大“两个提高”的重大决策部署早就该有落实方案了,即将出台的“总体方案”,应该是针对“病根”与“痛处”的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治疗方案”。

    即将出台的“总体方案”:

    请正确理解贯彻小平同志对大家强调的“这个道理”与7.23讲话——“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拖了多年不能出台,“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努力做好这项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直接相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的“希望工程”。

    8年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如今,终于进入了出台“倒计时”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把它当作落实“7.23”重要讲话、当作“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大事来办,请为把“两个提高”落到实处拿出点实事在在的东西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15 19:20:52
如果是楼主的我就不说什么了。楼主是转帖的,那么我就要问问:

分配?这个分配方案分配的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9:41:34
不是要消灭资本收益,而是要消灭权力收益。如果是消灭资本收益,我想中国的资本家很快都要逃光了。可以去问问老百姓:是恨资本家发财,还是恨权力阶级发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20:07:33
给你个棒槌你就当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1 19:35:09
      【早在2007年,收入分配问题就引起高层的重视,当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此后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但事与愿违,“两个比重”非但没有提高,反倒继续下降。】——摘自2012.07.09人民网>>理论导读>>“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需要什么”.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两个提高”的决策部署,此后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为啥会落空乃至出现事与愿违?难道不值得深刻反思?谁在将其视为“戏言”?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分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总想回避“这个道理”中所提醒的要逐步“消灭剥削”,不敢对剥削亮剑,以至于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迟迟不能出台——迟迟不为”两个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1 19:39:45

亡羊补牢,关键要有“痛改前非”的勇气、决心!



    从2004年起至今,历经数次“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到了即将出台的关键时刻。作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议到现在,始终是对勇气、决心的考验。

    日前,《学习时报》有文章提出:【早在2007年,收入分配问题就引起高层的重视,当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此后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但事与愿违,“两个比重”非但没有提高,反倒继续下降。】——摘自2012.07.09人民网>>理论导读>>“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需要什么”.


      17大就已经作出、此后也一直在不断强调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啥不能落实?为啥会“事与愿违”?谁在将其视为“戏言”?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分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总想回避“这个道理”中所提醒的要逐步“消灭剥削”,不敢对剥削亮剑,以至于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迟迟不能出台——迟迟不为”两个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对改革分配制度,对公平、正义,不缺正确的理论、认识,也不是没有明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缺的是执行力——对正确理论、认识,对决策、部署的执行力,缺的是贯彻正确理论、认识,把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勇气、决心。

    落实“两个提高”必须下决心“痛改前非”:

    一,在初次分配中调整“国民”所得比重,(减轻、降低税费 “轻徭薄赋”)实行留利于民——国家、政府不与民争利,蓄水养鱼。

    二,在初次分配中调整“劳资”所得比重,(降低、减轻剥削程度,变革初次分配对劳动不公的分配制度,实行还利于劳——完善工薪制度,遏制“利润侵蚀工薪”;探索、创新收益分配制度,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资本不能再独占收益。


      如果有勇气,早点下决心拿出一个从制度上“痛改前非”的“总体方案”,又何至于“事与愿违”?

     7月9日,人民网“理论导读”以“收入分配改革要杀出一条血路”推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需要什么》,称“收入分配改革要杀出一条血路”,又何尝不是对勇气、决心的呼唤、敦促?

        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对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从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角度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提出了“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要求。

    亡羊补牢。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变革旧的分配制度,创建新的分配制度,尽快出台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是人们期盼已久、“必须继续加强工作”、“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大事。

       把“两个提高”落到实处,“总体方案”应该且必须在上述两个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拿出点实实在在的措施来,只要有勇气、下决心,哪怕这次只迈出很小的一步,也是从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伟大转折的良好开端!

        必须把出台“总体方案”当作变革对劳动不公的分配制度,当作“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劳动、勤劳也能致富的“富劳工程”、“富民工程”、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希望工程”来办!哪怕这次出台的方案只迈出很小的一步,也是从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伟大转折的良好开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