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9-25 12:43:23
he_zr 发表于 2012-9-25 09:46
形式逻辑叙述里,充满着字母替代形式,你这种吹捧式反驳也只能证明你对逻辑一窍不通,除了再次留下劣迹帮 ...
你的“A是BC的D”在逻辑上属于性质判断,而性质判断有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比如“所有S都是P”,“有S不是P”等等。我所想知道的不是逻辑形式是否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而是你的“A是BC的D”是从那种逻辑形式中“反”出来的。

按照你的解构方法,凡是A引起B的场合,我们都既可以说成“A是B的原因”,也可以说成“A是B的结果”;或者,即可以说成“B是A的结果”,也可以说成“B是A的原因”,由此,原因和结果也就可以当做一个词来使用了!请问,这到底是哪家的语言习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6 10:05:35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5 12:42
凡是在美元能够流通的场合,英镑都可以流通吗?你如果出国需要兑换美元的时候,你会不会全都兑换成英镑呢 ...
只要是自由兑换,无论美元还是英镑都是流通货币。在自由兑换的国家里,使用本国币种,不过是增加一次中介而已,本质上还是任何自由兑换的币种都能流通。到哪个国家就换成目的国的币种,不是英国,换成英镑干嘛?兑换不用支付交易差额费吗?

“人们如何认识事物,与这个事物本身如何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当人们需要对事物定性的时候,只需指出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就可以了,但这并不意味事物本身不存在量的规定性。”这不就是本人多次反复跟你说的观点吗?既然你现在知道了,你怎么还搞不清事物本身与事物本质的区别?事物本身具有量的规定性与“指出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就可以了”,性质与量的规定性还有什么关系?否则,怎么“就可以了”?你不是一直言之凿凿的强调本质要搭上量的规定性吗?此外,事物本身和事物的性质,与认识对象之间,本人上复说得够清楚的了,还用得着你费什么口舌,重复别人的口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6 10:21:42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5 12:43
你的“A是BC的D”在逻辑上属于性质判断,而性质判断有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比如“所有S都是P”,“有S不是 ...
连“举一反三”这种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举一”不是叫你照着“一”画三个“一”,而是叫你从一个例子,根据原理推导出类似的情况。你的智力表现不得不让人请你回到中小学去回炉一下。

所谓“凡是A引起B的”场合,也就是在AB因果关系的语义明确前提下,原因与结果的表述可以分别予以强调。至于你所谓“原因和结果也就可以当作一个词来使用了”,不过是你分不清语言表达与逻辑表达的区别而已,任何一家的语言都存在语言表达习惯,你自己无知还不自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7 11:59:49
he_zr 发表于 2012-9-26 10:05
只要是自由兑换,无论美元还是英镑都是流通货币。在自由兑换的国家里,使用本国币种,不过是增加一次中介 ...
一种货币能够在某种场合流通与这种货币能够兑换成另一种能够在该场合流通的货币并不是一回事,不然我们也许可以说现在的黄金依然是流通中的货币了。

就事物本身来讲,任何一种性质都是受量的规定性制约的,事物的本质也是如此,都是性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如果你说关于本质的定性描述不包含量的规定性,那当然是没有疑问的;但如果你说本质自身就不包含量的规定性,那实际上就是把有关本质的性质的认识当成了本质自身。还以货币为例,你说货币的本质是交换媒介,这是对货币本质的定性描述。而我提出交换媒介的大小的问题,则涉及的是货币的本质自身量的规定性问题。货币本质自身的量的规定性不仅可以解释不同货币的量的现象,而且也制约着货币本质自身的性质的规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7 12:01:13
he_zr 发表于 2012-9-26 10:21
连“举一反三”这种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举一”不是叫你照着“一”画三个“一”,而是叫你从一个例子, ...
“举一”不是叫你照着“一”画三个“一”,而是叫你从一个例子,根据原理推导出类似的情况。
我让你给出如何“举一反三”的,绝不是对你的智力表示怀疑。你既然对你的“举一反三”有如此透彻的解释,那么就请你说一下,你是从形式逻辑的哪一个例子中、根据形式逻辑的什么原理,推导出“A是BC的D”这一逻辑形式的。

我们把“A引起B”表述成“A是B的结果”,或表述成“B是A的原因”,这是对原因还是结果的表述予以强调?这样一种表述在语义上所明确的到底是AB之间的何种因果关系?你们小学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教你们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7 17:01:30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7 11:59
一种货币能够在某种场合流通与这种货币能够兑换成另一种能够在该场合流通的货币并不是一回事,不然我们也 ...
三个概念给你明确一下“流通、货币和流通中的货币”。凡是可以交换的,都是可以流通的。凡是经过一个或以上中间环节达成物物(货币本身除外)交换的,这个中间环节使用的是一种有价凭证(贵重金属或信用纸钞),这种凭证就是货币。凡是在流通中被用作交换中介的货币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黄金是否流通中的货币,不在黄金本身,而在黄金是否在交换中被用作中介。被用作,黄金就是货币。

本质不理会量的规定,是认识论的规定,也是实践中的必须,道理讲得够多了,详细参阅前复。就算认识对象是现象,现象本身还不一定就具有量的规定。比如,认识对象是意识现象的时候,意识就没有量的规定,是因为意识本身是无法量化的。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在什么“统一”,而在如何区分。当需要区分的时候谈“统一”,这个“统一”实质是混为一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7 17:11:16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7 12:01
我让你给出如何“举一反三”的,绝不是对你的智力表示怀疑。你既然对你的“举一反三”有如此透彻的解释 ...
你让我如何“举一反三”,我让你首先明白“举一反三”,到现在你还不明白。明白了,你也就不再提出此类问题了。

“A是B的结果”强调结果,“B是A的原因”强调原因。因果关系只有一种,还有“何种”的选择?你莫不是把表述形式的变化当作因果关系的变化了?或许你的小学语文老师是这样教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7 21:20:53
he_zr 发表于 2012-9-27 17:01
三个概念给你明确一下“流通、货币和流通中的货币”。凡是可以交换的,都是可以流通的。凡是经过一个或以 ...
同样是货币,但在一定的场合,并非所有货币都是流通中的货币(通货),比如当我们说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全世界所有的货币都贬值了?因此,一种货币能够在某一场合流通(直接充当交换媒介),而另一货币则不能在这一场合流通(不能直接充当交换媒介),这就是两种货币在性质上的区别。

当我们从本质上来区别引力和斥力的时候,即给引力和斥力定性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简单说),“引力就是相互吸引的力,斥力就是相互排斥的力”。但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是否就意味着引力本身是没有大小的呢?再举一例,当我说“你是一个人”的时候,当然是对你的定性描述。但这是否意味着,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你本身根本就没有身高、没有体重、没有年龄等等,没有任何量的规定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7 21:26:05
he_zr 发表于 2012-9-27 17:11
你让我如何“举一反三”,我让你首先明白“举一反三”,到现在你还不明白。明白了,你也就不再提出此类问 ...
你不要脱离了我的前提,即不要脱离了这两句话涉及的对象来分析这两句话。
针对这“A引起B”这一现象,“A是B的结果”强调的是什么?“B是A的原因”强调的又是什么?你们小学语文老师是怎么教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10:05:33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7 21:20
同样是货币,但在一定的场合,并非所有货币都是流通中的货币(通货),比如当我们说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 ...
自己编,自己问,莫名其妙。看不懂上复就算了。还是回去先学会认识论,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10:06:37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7 21:26
你不要脱离了我的前提,即不要脱离了这两句话涉及的对象来分析这两句话。
针对这“A引起B”这一现象,“ ...
莫名其妙的“脱离前提”。答案参与前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10:08:03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7 21:26
你不要脱离了我的前提,即不要脱离了这两句话涉及的对象来分析这两句话。
针对这“A引起B”这一现象,“ ...
莫名其妙的“脱离前提”。答案参阅上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12:49:24
he_zr 发表于 2012-9-28 10:05
自己编,自己问,莫名其妙。看不懂上复就算了。还是回去先学会认识论,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把认识的对象与关于对象的认识混为一谈,这是哪家的认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8 17:20:44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8 12:49
把认识的对象与关于对象的认识混为一谈,这是哪家的认识论?
对呀,你从头到脚都犯这个毛病,还不自知。就是因为你对认识论一窍不通,所以才混淆“认识的对象与关于对象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9 11:39:00
he_zr 发表于 2012-9-28 17:20
对呀,你从头到脚都犯这个毛病,还不自知。就是因为你对认识论一窍不通,所以才混淆“认识的对象与关于对 ...
请你举出例子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3 15:4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3 15:51: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3 21:25:21
he_zr 发表于 2012-8-18 18:39
淘不淘汰是事后的事,没有事前的出现,你如何得到“平均”?那少于平均的,是不是又把平均给淘汰?
平均是你的理解,我说的是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3 21:55:06
龚民 发表于 2014-6-23 15:49
这是从实践的角度上得出正确认识。主题楼主的‘劳动价值论“社会必要”是唯心超验的’说法并不成 ...
这贴太长了,手机翻着太费力,就这样吧,超验还是先验,唯心还是唯物,意义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3 22:08:21
龚民 发表于 2014-6-23 15:49
这是从实践的角度上得出正确认识。主题楼主的‘劳动价值论“社会必要”是唯心超验的’说法并不成 ...
就这样贴标签啊?把你的“实践”说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3 22:10:08
11735290 发表于 2014-6-23 21:25
平均是你的理解,我说的是趋势。
趋势,说了等于什么也没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