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467 8
2007-03-21
<STRONG>学校和用人单位标准为何错位</STRONG>
<P>  目前正是2007届大学生求职高峰期,在各地举办的招聘会上,四处可见熙熙攘攘的大学生求职大军。去年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3万名大学生到场,竟然挤倒了会场的玻璃门,把电梯也挤变形。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P>
<P>  全国人大代表黄鸣说,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在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我们企业每年都有几百个专业性、基础性的岗位空缺,却没有大学生愿意去干。有一年,一共招了5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受不了在一线磨练的艰苦,先后走掉了300多名。”</P>
<P>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普遍认为,相对于知识而言,敬业精神、职业素质、沟通能力、亲和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是企业更需要的。一些尖子生从小优越感很强,眼高手低,自视甚高,欠缺团队精神,幻想难与现实接轨。</P>
<P>  全国人大代表徐丙垠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既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学校分数至上,用人单位能力第一,人才标准错位,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P>
<P>  全国政协委员赵彦修说,学校教育应该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团队精神、个人专长等个性化因素,纳入评价视野,走出“一分遮百丑”的误区。</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21 11:58:00

所说的也是实情,学校和用人单位标准错位。“一些尖子生从小优越感很强,眼高手低,自视甚高,欠缺团队精神,幻想难与现实接轨。” 

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多数大学生一进入工作单位就想“指点江山”,只有极少数人打算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16:56:00
薛涌在《大学属于谁》中谈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制造社会工程的“零件”;大学是提供精神资源的地方,而不是训练技能的场所。生活的意义、事业的规划、谋生的技能,所有这一切,不可能通过封闭的大学四年寒窗来完成。但需要指出的是,大学应“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和才智,还能帮助他们应付各种环境和挑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21:42:00

现在有的大学生也眼高手低啊,感觉自己一定要干大事,小活又不想干,而且重要的是受不了委屈啊,呵呵,这样的话在刚到一个新单位时是比较难以适应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4 14:22:00

大学教育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一个基础的,考虑的是未来50年的问题,起码20年、三十年吧。用人单位看的只是眼前的问题,就拿会计专业来说吧,如果只是做帐,何须本科生、研究生?中专生不就得了?如果只是手把手的教做帐,那读大学干吗来的?

双方标准的偏差不能只怪学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5 01:03:00

不如去怀疑一下,现在的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怎么样。

3万名大学生到场,竟然挤倒了会场的玻璃门,把电梯也挤变形。 这里本身就反映出大学生本身自己的素质问题,难道他们连基本的礼让,遵守秩序,都不懂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