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所说的也是实情,学校和用人单位标准错位。“一些尖子生从小优越感很强,眼高手低,自视甚高,欠缺团队精神,幻想难与现实接轨。”
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多数大学生一进入工作单位就想“指点江山”,只有极少数人打算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
现在有的大学生也眼高手低啊,感觉自己一定要干大事,小活又不想干,而且重要的是受不了委屈啊,呵呵,这样的话在刚到一个新单位时是比较难以适应的,
大学教育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一个基础的,考虑的是未来50年的问题,起码20年、三十年吧。用人单位看的只是眼前的问题,就拿会计专业来说吧,如果只是做帐,何须本科生、研究生?中专生不就得了?如果只是手把手的教做帐,那读大学干吗来的?
双方标准的偏差不能只怪学校。
不如去怀疑一下,现在的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怎么样。
3万名大学生到场,竟然挤倒了会场的玻璃门,把电梯也挤变形。 这里本身就反映出大学生本身自己的素质问题,难道他们连基本的礼让,遵守秩序,都不懂吗。
学生的道德素质确实有待提高。“求职若渴”的学生急于找到一份职业的心情也应该理解,于今是买方市场,需用人单位成了大爷。
毕竟是僧多粥少,不着急行么?!
急是一会事,但是这样的素质,叫老板怎么敢请.说一句不好听的,这些人,是不是应该回到小学去学怎么排队.
楼上说得有些道理。
中国现在的大学对学生教育缺“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低质化。
无论是国有还是民办学校,都只认一个字:“钱”。当学生一踏进校门的第一步开始,这种思想深深印到到学子们头脑中了,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明行为教育。当他们走向社会,不会做人,用人单位会满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