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在这些学生头脑里,学习是第二位的——混个毕业证就行。所有的钱,以“享受”为第一要务。
为什么企业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素质低而抱怨呢——有个企业界的朋友就对我说:他们“眼高手低”“需要从走路开始教起”;
首先一点,教材的确可以不买的。 完全可以买旧的。或者借,这点也是节约资源的需要。再说了,一般学校的教材都是本地出产,那水平是相当的……不是一般……。
其次,借书还是要大力提倡的,图书馆的书嘛,好的书,买不起的好书,买得起也买不到的好书,根本没有想过有的好书,以及根本不知道的好书是一砣一砣的,不要让他们发霉了。
坐在图书馆里,看着一大群人在搜寻自己所爱,颇有天下英雄那个什么来着的味道,很是有点英雄气概…………唔唔,不说了。
不买新书买旧书也行,连旧书也不买由图书馆借书也行。但事实上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书不买不借书。有大学生公开说:“如今的大学,不读书不会受到冷遇,不上网却有些形单影孤的感觉。”
“读书将成为一种奢侈的生活”。年轻人不再进图书馆,开始习惯在网上读书看报,使得读书成为一种“泛读”现象,不再有精读。不读书的直接结果是,思考的人少了,行动的人多了。“其实这都没有什么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者对此不管不问,装聋作哑。
现在大学生短期行为很严重,也很功利。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毕业、学位或者考研。一切围绕这个转,这还是有目标、有责任感的好学生。
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的学生是短期行为加道德风险,那父母的钱去打游戏、请客吃饭、谈恋爱。
上课没有书,我看是要把这两类区分开来分析的。
另外也受到文化快餐的影响,触网等行为多了,阅读就少了。
其实如果大家总是盯着暗面看的话,难免会有一些片面……
我觉得很多大学生都还是有很好的经济意识的,一定会买绝对经典的教材。对于老师推荐的参考书,也是去图书馆借的。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如此的深恶而痛绝之……
我是一名大学生,至少我还是这么做的……而且我看到我身边的人也是对书有特殊的感情——欲买之、看之而后快~
我认为一些大专院校也有不对的地方,他们把教材变成赚钱的工具啦。这些学校订一些过时的、不适用的书,而且价格还很贵。现在,在书店买一些新出版的书,还都打些折扣。可这些学校把这些过时的、不适用的书,竟然全价卖给学生。
这样的事很多啊!!!
首先我要说的是:书是学习的一个辅助工具,尽管很重要。
其次,我还要说,没有说项很好的学习是不大可能的,最起码在当前的中国是这样 。
最后我要强调没有书的两点原因,一是教材本身有问题,国内的教材大都是编来编去,枯燥乏味。二是,和我们当前对大学生的考核制度有关,我们的考核从管理学的角度是个对“结果”的控制,忽落啦对过程的管理。大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中及格就行,这个门槛一点都不高。
大家可以从另一方面看,我们每人大一入学时都要交一定的书费,发的书都是原价,而且很多书用得很少,而相同的书在文化市场甚至7折都能买到,那三折的钱跑拿去了?不都归学校负责买教材的部门了,学生的钱毕竟有限,用在这了,自己能买书的钱能不少?没有购书的欲望,更没有购书的资金,哪买书去?
不是不买书,而是有些书根本没必要买!有些书除了考试前有用,还有什么用?内容空洞无物不说,还贵得要命,用完去卖只能二折三折,从经济的角度看不如不买.一些专业书,有意思的不用别人叫我买,直接掏钱就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