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室王玉春提出质疑:
近日,通读了北京大学李玲教授及其课题组形成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中国青年报》6月22日)。本人凭着对医疗卫生知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点常识,感觉这份科研报告有许多令人费解、引人误解的地方,算来有十点疑问,说出来与李玲教授商榷。
一、六天时间能否了解五年改革的全貌?报载,2006年4月6日至10日,4月28日至30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江苏省宿迁市,对宿迁市区、沭阳县以及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从时间上看,第一次是4天,第二次是2天,共计六天时间。宿迁的医改起始于2000年,至今已五年多时间,其间从学者、媒体等方方面面都对宿迁医改进行过深入、详实地研究和报道,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宿迁也不断地进行了规范、完善和提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李玲的调研组短短六天时间能否全面了解宿迁这场改革的起因、背景、过程、结果,值得怀疑。
二、报告的论据是否有力地支撑了论点?李玲教授报告的卖点、看点、结论是群众“看病贵”。报告还极为煽情的讲:“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但是通读全文我们未看到,也不能理解宿迁群众看病贵,是比过去贵,还是比周边贵,甚至还是比李教授所生活的北京贵。笔者认为,要论证上述结论,至少需要三个方面令人信服的数据:一是抽样调查得到就诊群众的医疗负担;二是纵向比较,宿迁医改前后就诊群众医疗负担;三是横向比较,宿迁与周边地区就诊群众的医疗负担。李教授的报告对上述三个方面最核心、也最重要、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只字未提。相反选择了一些零散、误差大、随意性大的个案来证明,这样得到的结论怎能令人信服。仿佛读者面前的李教授的形象就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我说你看病贵就是看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