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903 5
2012-08-27

20120825110014138.jpg


编者按: 网上最近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1985年,“计划生育好,zf来养老”;1995年,“计划生育好,zf帮养老”;2005年,“养老不能靠zf”;2015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站在公民的角度,没条件的人只能依靠社会保险,有条件的人当然会追加商业保险,这其实不需要“教导”,“养老不能全指望zf”对公民而言是一个伪问题。

养老问题归于zf是责任放大?

新京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养老责任不能全靠zf
应对老龄化要充分发挥zf、市场、社会、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当前既要强调zf在建立制度、完善体系、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又要警惕zf责任放大。吴玉韶称,中国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我国老龄人口总量世界第一,老龄化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应对老龄化的特殊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他表示,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靠应急,不能靠摸着石头过河,必须总体规划,超前设计,战略应对。

博客文摘:“养老不能全靠zf” 的话没有错!
中国的养老问题,不是说“全指望zf”就“全指望zf”了,说“不能全指望zf”就“不能全指望zf”了。目前中国的现实是:zf就是想要“大包大揽”也根本“包揽”不了。改革开放前,zf是什么都想“包揽”的,住房想包揽,包揽的结果是老少几代挤在一起,年轻人结婚没有房子;医疗想包揽,包揽的结果是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医疗设施严重落后;教育也想包揽,包揽的结果是硬件建设跟不上,招生数量严重受限......养老就能包揽得了吗?

“养老不能全靠zf” 透露哪些信息?

东方早报:“养老不能全靠zf”意味什么
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

华商报:“养老不能全靠zf”是说给谁听的
当前zf如果以“负担越来越重”为理由,把养老问题过多地推向社会,那么只能是加剧这种不平等。在教育问题上,“国家财力有限、zf不能全部包揽”的思想,虽然扶植了一批民办高校,有力地补充了教育资源,但随之带来的是“上不起学”的民生困境;在医疗问题上,此思想同样也延伸出“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难道其中的教训还不需要吸取吗?

新京报:“养老不能全靠zf”对公民而言是个伪问题
站在公民的角度,没条件的人只能依靠社会保险,有条件的人当然会追加商业保险,这其实不需要“教导”,“养老不能全指望zf”对公民而言是一个伪问题。而站在zf的角度,尽力提供“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全民社保”是一种“托底”责任,不存在“大包大揽”的问题,而是必须“应保尽保”,“养老不能全指望zf”对zf而言当然仍是一个伪问题。

养老的难题到底要怎样解决?

CCTV: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如何让养老不“差钱”
研究养老金投资渠道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没有一个投资渠道是专门供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所以中国的投资的渠道就太少了,我们要拓宽的其实是所有资金的保值增值的或者是获利的渠道。比如,国外很多资金养老金是可以投资的PE,VC,私募股权投资等等,但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退出的机制。我们在资本市场整个退出机制的安排上,是不是应该很好的设计?当我们为所有的资金提供很好的投资渠道的话,养老金自然在里面如鱼得水。

中国网:调查社会新问题:去哪儿养老?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突显,“到哪儿养老”也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与外国“公办服务底层,民办面向高端”正相反,我国真正的养老包袱却抛给了个人和社会,民办养老院举步维艰。广大老百姓对我国当前养老环境表示了极大的不满。有的网友表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才导致了目前的养老问题,zf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责无旁贷。还有的网友表示,每个人都有衰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儿女赡养老人天经地义。

(责任编辑:古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27 10:57:47
每个人都有衰老的一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7 11:17:31
养老靠子女可靠吗? 多少人拿了父母的钱都不一定会赡养,更不用说怎样对待穷父母的。 还指望子女自动遵守24孝吗?  尤其我碰到过的外省人都习惯远离老人的。

我相信最好的养老方法是自己积攒养老金吧;养老金没有保障的时候,不要去考虑花钱养孩子。 如果ZF愿意出资抚养国家的青少年,那么穷人才可以考虑生孩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7 18:07:30
1985年,“计划生育好,zf来养老”;1995年,“计划生育好,zf帮养老”;2005年,“养老不能靠zf”;2015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公信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7 18:53:15
这和人口年龄结构有很大关系~不能全怪ZF,养老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总有一代人要牺牲一下,全世界都这样只不过我们国家轮到现在这一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7 23:26:23
我觉得这句话也确实没错,中国一亿八千万老人,全靠ZF养,这将是一大笔财政支出。更何况,这财政支出来自于子女年轻人的纳税。社会问题更应该仰赖社会,企业资助,社会爱心,家庭支持。
不过反过来说,为什么ZF养不动了,我想除了通胀,人多,估计也还是有养老金管理不当,慈善机构滋生蛀虫,等问题的原因,毕竟一个社会问题不可能是孤立出现的。
拙见拙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