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2-8-30 09:36:39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8-30 09:29
这是在反驳吴敬琏所引用他人文章的博客文章的另一段---即他鼓吹由千千万万个企业进行试错这样的创新模式, ...
苹果,惠普哪个不是车库起家。facebook 在宿舍起家,你假装看不到。企业有大小,都可以创新。却不一定非要官学研产一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09:37:25
voodoofx 发表于 2012-8-30 08:35
有点诡辩的意味,做个不是太好 的比喻,好比权力分为中央、省、市、县一样,科学发展技术创新,也是分层次的 ...
你的比喻有一些的道理,问题在于吴敬琏说官产学研只要各干各的,也就是说他认为官产学研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不必要。
实际上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些技术密集型的资本密集型的充满着投资风险的高科技的领域需要中国企业去闯,而要在这样的领域中闯出一片天来,特别是作为后来者面对着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成功的实施了赶超的国家和经济体都是实施官产学研一体化的,举一个例子,新竹公园区的----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园,其官产学研一体化就做得很好。
1976年5月,台湾当局决定在新竹创立科技园区,1979年7月27日,台湾当局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并于1980年成立了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1980年12月15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正式成立。园区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高科技化”、“学院化”、“社区化”、“国际化”的建设方针。“高科技化”即精选高科技产业,鼓励创建高科技企业,对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并组建高科技企业群。园区管理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取了集成电路(IC)、计算机及外围、通讯、光电、精密仪器、生物技术六大高科技产业,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和电脑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学院化” 即以园区附近的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依托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社区化”即科技园区的建设要始终体现优雅、洁净、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园区内工作生活舒适、清静、方便。“国际化”即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始终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http://house.focus.cn/news/2012-06-25/2101659.html吴敬琏的论调对中国的产业转型是最有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0:39:36
克林顿ZF时期的“官产学研一体化"
美国 “官产学研”联手
  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推出的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强调科学为国家利益服务。其主要政策措施有:加强ZF对科技发展的领导,新成立了由克林顿亲自领导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大幅度增加民用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将研究重点转向军民结合型技术,提高民用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继续将集中于700多个国家实验室的大部分技术解密,以“扶持幼小的高技术工业,扩展国家经济基础”。
  美国ZF不断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1999财年年度(199810——199910)继续将研究开发作为增加投入的5个重点领域之一,民用研究开发预算达378亿美元,创下了冷战结束后的最高投资水平;而且还拿出310亿美元设立“21世纪研究基金”,支持美国的基础科学研究。
  高科技产业是美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在发展科技方面,突出重点技术,并实行“官、产、学、研”四结合,加速高新科技产业化。同时,成立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全国性协调机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以减少研究和开发中的盲目性。
  信息产业是美国科技领域中的佼佼者,已进入了全国创新和应用的崭新阶段。去年1月克林顿要求国会大力支持建立新一代因特网。预计,由ZF、企业、大学联合开发建立的因特网,将在两年后投入使用,2003年实现商业化。以此,推销美国的意识形态、商业理念和社会文化,同时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http://www.795.com.cn/wz/33300.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4:17:13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8-30 09:37
你的比喻有一些的道理,问题在于吴敬琏说官产学研只要各干各的,也就是说他认为官产学研在任何时候任何领 ...
我又重新回过去看了一遍吴敬琏的文章,老实说,我对文章的结论不大赞同,我当年也曾经关注过官产学研的几种模式,其实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完美无瑕的模式,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区差异这么大,一种模式覆盖全国,显然是靠不住的。
第一:我们最缺的其实是踏实,而不是创新。我们需要的是无数的“南京民国时期窨井盖”,而不是高科技、创新的窨井盖;
第二:决定国家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产品供给和技术水平,而不是GDP,货币和价值规律并不是可以衡量一切的上帝;
第三:我们国家涉及到ZF的税收、收费、高油价等高流通成本,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ZF的改革对于我们这种威权国家来说,对经济的影响,比所谓的创新谁是主体,不知道重要多少倍;
第四:公正、公平的制度和执行,依然比创新更重要;
第五:诚实守信,依然比创新更重要;
第六:人口安全,依然比创新更重要;
第七:粮食安全,依然比创新更重要;
第八:创新本身比谁是主体重要无数倍;
结论只有一个, 创新主体是谁算个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4:22:20
voodoofx 发表于 2012-8-30 14:17
我又重新回过去看了一遍吴敬琏的文章,老实说,我对文章的结论不大赞同,我当年也曾经关注过官产学研的几 ...
创新的模式很多,但是不可以只有一种模式。那种模式最适合自然市场会给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4:23:35
sureyon 发表于 2012-8-30 10:51
驳你MB

老夫陪你玩不是为了感化你这种浆糊脑袋
是啊。我一直认为跟这种人的辩论,不在于赢。而在于让其他人看到他的无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4:43:49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8-30 14:22
创新的模式很多,但是不可以只有一种模式。那种模式最适合自然市场会给出。
+1
+1
+1
+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6:35:43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8-30 14:23
是啊。我一直认为跟这种人的辩论,不在于赢。而在于让其他人看到他的无知。
你不要被他给带坏了,你的辩论风度比他好了太多,我是看了你的一篇投诉的主帖才去发一篇投诉他的帖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6:54:59
自主创新是不是崛起的战略核心不好说;但不创新的话,现实的浮躁与功利,也难使“南京民国时期窨井盖”重现,现了招标时也上不去。
国内部分“产学研”型的企业、单位搞创新,要来钱、土地、贴息后基本就成了,ZF主管部门对成果的判断基本只来自于材料,成果有没有价值天知道,兴许有货真价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6:56:59
voodoofx 发表于 2012-8-30 14:17
我又重新回过去看了一遍吴敬琏的文章,老实说,我对文章的结论不大赞同,我当年也曾经关注过官产学研的几 ...
在你质疑的这些方面,我倒是认为吴敬琏基本上是没有错的,吴敬琏的问题你前面的帖子揭示得比较好,但是这个帖子的一些看法我是不认同的。
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重要,创新也确实比较重要,但是吴敬琏实际上在说一个正确的废话来掩盖他其他方面的错误。
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这一点很正确,至少就产业技术而言应该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而不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因此诸如863,963计划这样的高科技支持计划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就像昧国模式一样,昧国ZF给参与相关科技开发的民间企业以研发合同,意思就是我ZF出钱,你去开发,这样的模式比较合理,目前中国有很多研究院什么的,与企业脱节,研究了一大堆的什么新技术,但是真正拿给企业呢,企业会发现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研究所的那些人首先关心的是什么时候结题,什么时候出论文,而做产业的人则要每个细节都关心,因为一个细节考虑不周,就可能导致生产线的巨大麻烦,巨大损失。而生产现场容易出什么问题,研究所的人是一般不清楚的。
问题在于,吴敬琏鼓吹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但是又鼓吹ZF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各自干各自的,也就是说ZF不要管,科研院所也不要管企业,那么,科研院所拿来干什么呢,又不要你来创新,因为你不是主体,你就天天混饭吃就行了,ZF呢,本来可以充当一个很好的创新主体(企业)和副手(科研院所)之间的协调者,现在吴敬琏又要求ZF什么也不要干,好听一点,叫做尊重企业的独立性,难听一点,就是你企业搞创新,关我ZF屁事。
创新对今天的中国是很重要的,我不知道参与到这里讨论的都多大年纪,说实话某位自称老夫的我看了他的空间里的自我介绍,也就26岁左右,也就是说基本上还没有太多社会上的阅历。
本人在造船厂做过,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会知道中国造船业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不会妄自菲薄,至少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更遵守产业纪律,不会像西方工人动不动罢工,每年因为罢工损失的工时就不少,以造船业而言,中国造船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第二了,基础产业里很多行业都是这样,例如钢铁,化肥水泥,车床等等(昧国的车床产量现在还不如中国台湾,可能还不如意大利)
也就是说中国的基础产业----或者说技术密集度不高的产业,中国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在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或者说需要更多创新的产业,中国做得还不够好,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创新不足是影响中国经济进一步前进的主要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7:02:17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8-30 14:22
创新的模式很多,但是不可以只有一种模式。那种模式最适合自然市场会给出。
你学过坏车市场模型吗?---这是一个博弈论方面的模型,分析的就是在市场信息不完全---或者说不透明,或者说柠檬市场,因为市场卖坏的车的人的存在,导致一种跟随效应,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判断你卖的车到底是好车还是坏车,倾向于你卖的是坏车,结果好车要么不好卖,要么只能廉价卖出,这样最终导致整个市场最终只能卖坏车。
这个就说明了剔除了信息完全假设以后,市场将会导致最优的结论常常不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7:11:08
niubibi 发表于 2012-8-30 16:54
自主创新是不是崛起的战略核心不好说;但不创新的话,现实的浮躁与功利,也难使“南京民国时期窨井盖”重现 ...
这个就说明ZF没有很好的发挥监督,规划的职能。
当年我曾经流浪到某城市的某“高科技园区”,什么高科技,就是一些玩具啊,纺织啊之类的企业在里面,而且里面的员工也和我说了,在里面工作,一天要多少个多少个小时,苦啊。
ZF主管部门看来就把那些园区当成摇钱树了,真正怎么样引导一个高科技产业群,他们是不太关心的,这一点,与我前面介绍的台湾新竹高科技园区,相比,相差了实在太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7:46:59
推荐大家去看看介绍台湾和平土改的文章,或许会对大家有点启发,对于威权社会,成功要靠理想主义者的制度设计和推行+威权政治人物的强力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14:48:57
谢谢,支持一下,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12:30:01


为了做ZF管制是不必要的西方人给茅于轼吴敬琏他们布置下的命题作文,茅于轼灵机一动,想出了树不会发热,所以不需要给树穿衣服的好例子,这个已经遭到了官媒的批驳,这里还是调侃一下这位大教授。

首先茅于轼这位大教授使用词语就很不严谨,什么叫做发热,如果用严谨的词语来说的话,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要放出热量的,所以不管是茅于轼还是农作物,实际上都会发热。

当然了,茅于轼说的发热可能是说发烧感冒这样的词语,茅于轼先生大概也是不会发烧感冒的,所以茅于轼先生是不需要穿衣服的。

当然了,茅于轼作为大教授,还是可以采取一些遮挡措施的,不然也就太不雅观了。


话说茅于轼真是吴敬琏的猪一样的队友,看看吴敬琏,要做取消ZF管制的命题作文,就会拿反腐败来说话,至于取消了ZF管制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老百姓一下子是不会去想的,所以大家都还认为吴敬琏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尽管他仅仅是奉西方人之命做命题作文的。
而茅于轼就差劲多了,扯什么树不会发热,所以不要穿衣服,同样ZF管制也是不必要的,这样的命题作文就很蹩脚了,以至于官媒都开始反驳了
真希望吴敬琏不要被你猪一样的队友茅于轼给牵连了啊,真是的,当初昧国老大安排自己做访问学者来学习怎么做命题作文就好了,干嘛还要安排这个茅于轼这个不懂得一点儿装的技术的家伙也来做自己的同学,也来学习怎么做命题作文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21 23:36:44
讲的有一定的道理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