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整个的结构官僚化,所有的官员、干部,院系、所管理人员都变成了官员,都是任命的,层层任命。农民还可以选村长,多数大学,教师连选个没有实权的系主任的权力都没有,所有都是任命,看听话不听话,所有的环节完全按行政操作。从顶上,教育部控制大学,也完全是按照行政化管理,用各种行政手段来操纵大学。我在博客里也说了,学校分为厅局级大学,副部级大学,教育部对大学的控制,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博士点,硕士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评审,没完没了的评估检查,将大学紧紧地绑在了部属政治的战车上,动弹不得。所有的学术评审,不管是评奖还是资格的认定,评委委员只看你是不是官,不看你是不是专家、你的学术地位,只是官大学问大,大评审要大官,小评审要小官,而不看大家是否公认你有资格去评审别人。
如此这般,会出大师?!
“积弊”这一词用得很好。
我们现在大学激励制度是一种被严重扭曲的制度。它是阻碍学术发展的桎梏。
但要想一下子改过来,确实很难。
"有学者说,今日中国之高校,要找出一个没有教授职称的行政领导,比找一只没有颜色的猫还要困难。张鸣所披露的现象,从大的方面讲,大学分为厅局级大学,副部级大学,博士点,硕士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评审,没完没了的评估检查。所有的学术评审,评委的选择,只看官阶,不看学术地位,官大学问大;从小的方面看,一个学校分校、院、系三级,层层上级任命,多数大学里,教师连选个没有实权的系主任的权力都没有。"
与此相印证,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章润在接受“直通两会”栏目采访时说,现在大学的行政首长、学术领袖不是经过大学共同体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出现的。教授成为完全被动的被管理者,这与现代大学精神,所谓的教授治校、教授通过选择学校的管理者来治校是背道而驰的。大学,准确地说是“衙门”,已不再是培育人才的领地,也终于不难理解大学教育质量出现大滑坡的现状了。
“院长李景治事后对此非常不快,认为“张鸣对我没有起码的敬畏之心”。“我为什么要对他有敬畏之心,难道就是因为他的行政级别比我高么?”
这种唐·吉诃德式的勇气仍能赢得大众的敬意和同情。
著名美术家陈丹青因不满博士生招生体制从清华大学辞职,学者邱成桐揭露北大海外教授学历造假,均引发网民关于中国教育的大讨论。 那就是高校应该靠学术还是靠行政权力来治理。
与教育体制的改革配套是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的民主在哪里?难道就是一把手一个人说了算的民主吗?中国的官僚文化会影响到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的.
我认为,看一个国家的大多数精英们在努力的干什么就会初步了解它大致的发展方向了.
中国的大部分一流人才都在努力的挤进官员的队伍中,就象唐太宗说的:天下英雄尽入觳中矣! 进来干什么呢?第一,给你吃点好的,甘心给我作奴才,别老想着造反;第二,替我卖命的收拾那些糊涂的老百姓,安安心心的给我当爪牙.嗟夫!中国现在还在使用封建社会的那一套统治手段来管理国家和人民.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呀!
系主任被撤职再揭学术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疮疤
2007-3-26 18:44:06 新华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系主任张鸣教授因为与学院领导不断升级的矛盾,最近被撤去公职。由此引发一场有关高校学术与行政权力之间关系的争论。
张鸣26日说,他希望这场撤职事件引起更多人的警醒,因为中国高等学校的管理改革已经箭在弦上。
50岁的张鸣主要研究中国制度、农村政治与文化,著有《武夫治国》《历史的坏脾气》等书,并最先提出“大学衙门化”现象。
去年5月,张鸣担任政治学系主任后不到一个月,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进行了一次教授资格评审,张与院长李景治产生了严重冲突。他认为这是自己被撤职的导火索。
张鸣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也许,我将被迫离开人民大学》的短文,公布自己被撤职的内幕,还说自己所在的政治学系一直被学院排挤。短短几天内点击率接近7万,留言超千条;他还到天涯社区、博客中国进行网络访谈,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
另一位当事人李景治先后发出4封公开信,对此事进行解释,而且目前事态“已基本平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鸣被撤去系主任一事是学院领导班子职务范围的事情,也完全符合组织程序,张鸣的一贯言行“早就不适合担任系主任这一职务”。
他的4封公开信遭到了网民的抨击。
针对公开信中“给各班研究生论文打印费发放得晚了一些,并非克扣”的说法,张鸣的博士生储殷指责李景治在撒谎,因为学生们一直没拿到钱。他向媒体反映此事后的第二天,学生们才领到论文打印费。
更多网民直接称赞张鸣是“反对强权的斗士”“人大的英雄”。此前,著名美术家陈丹青因不满博士生招生体制从清华大学辞职,学者邱成桐揭露北大海外教授学历造假,均引发网民关于中国教育的大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时殷弘说,不管谁是谁非,张鸣被撤职事件又一次揭开了中国高校由来已久的疮疤,那就是高校应该靠学术还是靠行政权力来治理。
“张鸣所反对的大学体制化,是很多大学老师感同身受的,只是大多数人逆来顺受而已。”知名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他不客气地批评说,“中国高校正处于一种缺乏人文气息、机械化、官本位和急功近利的窘境。”
目前中国有29所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高校,大多数高校校长由曾在国家机关长期任职的人担任,导致高校官场化。有学者指出,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会恶化师生关系,助长学术浮躁。
张鸣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高校学术与行政的矛盾并不突出,后来国家设立了“211”和“985”项目,经费多了,更容易激起利益之争,现行科研机制造成“有资源就是老大”的现实,现在“到了该挤脓包的时候了”。
虽然改革的过程可能十分艰难,但参与讨论的人说,中国高校应该马上着手加强行政与学术的平衡。比如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就建议,取消大学的行政套级,淡化官本位思想,高校职能部门要改变机关化倾向,确实围绕教学实践而运转。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